冒顿纵鸣镝,何有乎妇翁。
齐虏穷计画,和亲苟弥缝。
白登帝胆落,事急聊相从。
官家屈体貌,四国少颜容。
贻谟累风俗,边鄙讵偃弓。
若淮阴而在,不当歌《大风》。
冒顿纵鸣镝,何有乎妇翁。
齐虏穷计画,和亲苟弥缝。
白登帝胆落,事急聊相从。
官家屈体貌,四国少颜容。
贻谟累风俗,边鄙讵偃弓。
若淮阴而在,不当歌《大风》。
这首清代诗人殷岳的《读史(其一)》以历史事件为背景,描绘了汉代与匈奴的关系。首句“冒顿纵鸣镝”提及的是冒顿单于的雄心与威慑力,他的箭矢声象征着强大的军事力量。接下来,“何有乎妇翁”暗示了汉朝对和亲政策的无奈,为了和平,不得不屈尊于匈奴。
“齐虏穷计画,和亲苟弥缝”进一步描述了汉朝在外交上的权宜之计,通过和亲来暂时缓解边境冲突。“白登帝胆落”则指的是汉高祖刘邦在白登山被围的惊险经历,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决策的艰难。
“事急聊相从”表达出在危急时刻,汉朝只能勉强接受和亲。“官家屈体貌”揭示了朝廷在面对外敌时的尊严受损。“四国少颜容”则暗示了周边国家对汉朝的轻视。
“贻谟累风俗”批评和亲政策对国家风俗的影响,可能意味着这种妥协导致了民族气节的削弱。“边鄙讵偃弓”表达了对边境安宁无法持久的担忧,认为和平并非长久之计。
最后,“若淮阴而在,不当歌《大风》”借用韩信的典故,如果韩信还在,绝不会轻易接受这样的屈辱,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以及对当时政策的不满,希望有能人挺身而出,改变时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事件为载体,寓言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国家强盛的期盼。
西来一水自山泾,半入塘桥半鹤城。
南北回环如有意,往来长得顺流行。
老夫初度元正节,六十三回月廿三。
白发欺人不可奈,青山对酒欲辞酣。
元从识字先知一,未到通方解指南。
径躐寸阶今未敢,家徒四壁早能堪。
心香一瓣惟宣父,赘学千岐断晦庵。
归老幸逢新化理,迂疏未悔腐儒谈。
晴檐映日黄绵煦,阴磴扪萝玉佩毵。
苍柏转深霜后色,红蕉暗结雨中甘。
层峰浥浥初融雪,绝巘霏霏欲上岚。
斗正尧天开泰运,尘清瀚海罢征骖。
从伶且止南飞奏,听与吴农赋八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