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风禾黍暮,独立向斜阳。
水远归帆白,山明落叶黄。
潘生霜染鬓,屈子泪沾裳。
淹滞何为者,临岐空自伤。
急风禾黍暮,独立向斜阳。
水远归帆白,山明落叶黄。
潘生霜染鬓,屈子泪沾裳。
淹滞何为者,临岐空自伤。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晚景图,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首联“急风禾黍暮,独立向斜阳”,以“急风”、“暮色”和“独立”的形象,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孤寂的氛围,夕阳西下,诗人独自站立,与自然界的动态形成对比,凸显了人的渺小与孤独。
颔联“水远归帆白,山明落叶黄”,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与深度。水天一色,远处的船只在白光中显得格外清晰,而近处的山峦在秋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明亮。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隐含着人生的漂泊与岁月的流转。
颈联“潘生霜染鬓,屈子泪沾裳”,运用典故,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人物的遭遇相联系。潘岳(潘生)早年白发,屈原(屈子)泪湿衣裳,这些历史上的悲剧人物,象征着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哀叹。
尾联“淹滞何为者,临岐空自伤”,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的困境与迷茫时的自我反思与哀伤。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间,诗人似乎在问自己,为何会如此滞留,为何会感到如此的悲伤与无助。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孤独与忧伤中寻求自我理解与情感释放的过程。
去年度长淮,霜月照孤驿。
今年适异县,香雾依禅寂。
人生几冬至,南北均行役。
风枝无停号,遗句诵悽恻。
生男当门户,堕地要膂力。
抚我谓我臧,诲我以文秫。
宁知事大谬,木拱玄尚白。
百巧换千穷,只有不如昔。
晚灯离室暗,又踏它山碧。
行行重行行,风尘儿亦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