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烟一点绿溪湄,渔父幽居即旧基。
饥鹭不惊收钓处,闲麛应乳负暄时。
茅斋对雪开尊好,稚子焚枯饭客迟。
胜事宛然怀抱里,顷来新得谢公诗。
孤烟一点绿溪湄,渔父幽居即旧基。
饥鹭不惊收钓处,闲麛应乳负暄时。
茅斋对雪开尊好,稚子焚枯饭客迟。
胜事宛然怀抱里,顷来新得谢公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文化传承的深厚情感。首句“孤烟一点绿溪湄”,以孤独的炊烟作为开篇,点明了渔父隐居的幽静之处,并透露了时间流转,旧日基址依存的情景。
接着,“饥鹭不惊收钓处”和“闲麛应乳负暄时”,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和谐与平静。饥饿的大雁在渔人收竿之时无所畏惧,显示出一幅野趣盎然的画面;而闲适的麋鹿在温暖的阳光下悠闲地生活,更添了一份生机勃勃的气息。
“茅斋对雪开尊好”则转向了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写,通过对茅庐中雪花纷飞的描绘,以及对酒的喜爱,表达了诗人独处时的心境和生活态度。紧接着,“稚子焚枯饭客迟”则是对家人日常琐事的关切之情,透露出诗人的家庭情感以及对远方来客的期待。
最后,“胜事宛然怀抱里”,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记忆的珍视与怀念;“顷来新得谢公诗”则是诗人在感受到谢公诗作的艺术魅力后,进一步强化了他对文化传承的尊重和喜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生活细节和个人情感的精巧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满足,以及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怀。
三百六十路,通精此有门。
数奇藏日月,机发动乾坤。
对面知为敌,浑输却有翻。
诈贪常易丧,仁守乃长存。
只子如轻用,全功更莫论。
就令投险胜,宁抵被围奔。
纵得四方尽,宁同一腹尊。
傍观饶好着,当局奈嗔言。
惭愧中孚信,几危大壮藩。
坐观成败者,安得不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