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移舟江上台,潮声听处兴悠哉。
风声萧寺随钟去,月过佗城逐雁来。
僧向中宵亲洗钵,人从何处度浮杯。
可怜日夜东流急,不念驰光白发催。
雪后移舟江上台,潮声听处兴悠哉。
风声萧寺随钟去,月过佗城逐雁来。
僧向中宵亲洗钵,人从何处度浮杯。
可怜日夜东流急,不念驰光白发催。
此诗描绘了诗人秋日于海珠寺所见之景,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首联“雪后移舟江上台,潮声听处兴悠哉”,以“雪后”、“移舟”、“江上台”、“潮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通过“听处兴悠哉”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陶醉和内心的宁静愉悦。
颔联“风声萧寺随钟去,月过佗城逐雁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体验。风声与寺庙的钟声交织,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而月亮越过佗城追逐着南飞的大雁,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也暗喻了时光的流转与生命的迁徙。
颈联“僧向中宵亲洗钵,人从何处度浮杯”,则将视角转向寺内的僧侣与访客,通过“洗钵”与“度浮杯”的细节,展现了僧侣的修行生活与访客的闲适情态,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百态与心灵的净化过程。
尾联“可怜日夜东流急,不念驰光白发催”,诗人借流水的匆匆东逝,表达了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以及对青春不再、年华老去的无奈与哀叹。这一联深刻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珍惜当下,把握有限的时间,追求精神的富足与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宗教生活、人生哲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思,是明代诗歌中的佳作。
云梦风清麟凤出,祝融天启八千期。
幼龄德器传三楚,壮岁才名完四陲。
制锦受徵贤令起,含香入奏省郎推。
关门策骏趋秦士,燕地攻驹走塞儿。
已向奉车严仆正,更从授钺统戎麾。
占乌蜀幕迎开府,饮马巴川待誓师。
充国诸屯留戍久,孔明五月渡泸迟。
将军即垒平都掌,元老铭勋勒九丝。
梦召灌坛祈父后,星寒贯索大江湄。
畴咨遂正冬官位,宅揆应逢圣主知。
眷以股肱承简命,真看五十拜台司。
朱提宣赐缄文绮,紫诰疏封照赤墀。
遥想衣冠为寿日,正当霄汉被恩时。
陪京尚隔瞻槐棘,延首河山寄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