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认错。蜃气空濛楼阁。十九耕耘无一穫。
有情仍纸薄。无力絮花漂泊。管甚坠茵黏幕。
偶傍鞦韆红锦索。也须防燕觉。
休认错。蜃气空濛楼阁。十九耕耘无一穫。
有情仍纸薄。无力絮花漂泊。管甚坠茵黏幕。
偶傍鞦韆红锦索。也须防燕觉。
这首《谒金门》由清代诗人杨玉衔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情感与自然景象交织的画面。
“蜃气空濛楼阁”,开篇即以蜃气营造出一种虚幻而神秘的氛围,仿佛楼阁悬浮于缥缈的雾气之中,引人遐想。接下来,“十九耕耘无一穫”一句,揭示了农事的艰辛与收成的不易,表达了对辛勤劳动却收获寥寥的感慨。
“有情仍纸薄,无力絮花漂泊。”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纸薄象征着脆弱的情感,絮花则代表随风飘荡的无依无靠,两者都暗示了情感的脆弱和生活的不确定性。
“管甚坠茵黏幕,偶傍鞦韆红锦索。”这两句描绘了生活中的小景,无论是坠落的茵席粘在帷幕上,还是偶然靠近的鞦韆与红锦索,都充满了生活气息,同时也蕴含着对命运无常的无奈与接受。
最后,“也须防燕觉。”一句提醒人们,即使在看似平静的生活中,也需警惕那些可能带来变化的因素,如燕子的察觉,寓意着生活中的变数与不可预知性。
整体而言,《谒金门》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情感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命运与存在的哲学反思。
朝望长风沙,夕望长风沙。
郎书前日到,早晚下三巴。
巴歌易肠断,汉女娇如花。
郎挟千金赀,何如早还家。
去时明月珠,国团入郎手。
郎归向郎索,犹在怀中否。
浔阳下湓浦,湓浦多风潮。
将毋听商妇,夜夜鸣檀槽。
江狶舞斯风,焦明集斯雨。
郎行惯水程,不用妾传语。
低头拜石尤,无为阻归舟。
归舟望不见,日日风沙愁。
郎言虽反覆,凝盼常如此。
昨梦芙蓉花,飘零落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