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剃阇梨顶尚青,满村看说法华经。
安知世有弥天释,万衲如云座下听。
新剃阇梨顶尚青,满村看说法华经。
安知世有弥天释,万衲如云座下听。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和谐的乡村景象,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着精神上的追求。"新剃阇梨顶尚青"一句,通过对僧人的头顶形容,给人一种清净脱俗之感。而"满村看说法华经"则表明整个村庄都沉浸在佛法的宣讲中,这不仅展示了当时民众对佛教的信仰,还体现出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安知世有弥天释,万衲如云座下听"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主题。"安知世有弥天释"可能是在询问,在这个世间究竟有多少像弥勒菩萨那样的解脱者,而"万衲如云座下听"则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千百位僧人聚集一堂,聆听佛法的盛况。这里的"衲"指的是僧人的袈裟,它们如同云朵般在空中飘动,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整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和佛教修行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平和而又充满精神追求的意境。这种意境不仅反映出诗人的个人情操,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金幢西指,到涅拌彼岸,莲华涌地。
灵照云何锋恁捷,放下漉篱而已。
来也无生,冤哉谁说,了了如如谛。
只园接引,净居何似龙子。
刲股一再殚诚,疗亲应笑,阇夜多无计。
感逝伤神香山老,合是佛光法嗣。
明女瞿夷,初禅自在,慧业余文字。
尼陀那竟,导师犹说根利。
繁红愁过眼。荡遥山双颦,镜奁半剪。
步屧廊回话胜游,还识旧时莺燕。
几日微寒,怕坠粉、顿成秋苑。
自惜竛竮,冷掩梨云,梦随人远。何况欢场催散。
又隔水飘灯,送春将晚。
楼角垂杨,但翠眉犹画,好花人面。
涴地青菭,空负我、阑干寻遍。
有盈盈胡蝶,栖香正倦。
又酌屠苏,朝来休问杯深浅。
春阴还乞护唐花,待奏通明殿。回首沧洲岁晚。
付乡情、溟南去燕。故园垂柳,几度飘零,为谁青眼。
弹指沧桑劫灰,屡阅红羊换。
溪山无恙,试浮家、漫道烟波远。弟妹天涯信断。
杳江湖、宵寒梦短。客来劝醉,侧帽尊前,玉梅香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