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月依桥,平湖冱水,夜潮寒送归人。
别酒无多,莫教翻污罗裙。
愁来始觉眉尖窄,悔当时、错梦梨云。
掩炉熏、袖底残香,都化秋痕。
扁舟尚有东风约,认摘梅小径,吹絮前村。
一尺江波,年年误却桃根。
春心待共花争发,怕花开、更易伤春。
怯黄昏,不到斜阳,先闭重门。
淡月依桥,平湖冱水,夜潮寒送归人。
别酒无多,莫教翻污罗裙。
愁来始觉眉尖窄,悔当时、错梦梨云。
掩炉熏、袖底残香,都化秋痕。
扁舟尚有东风约,认摘梅小径,吹絮前村。
一尺江波,年年误却桃根。
春心待共花争发,怕花开、更易伤春。
怯黄昏,不到斜阳,先闭重门。
这首《高阳台》是清代词人蒋春霖的作品,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秋夜图景。开篇“淡月依桥,平湖冱水,夜潮寒送归人”,以月光、湖水和潮汐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暗示离别之情。接下来,“别酒无多,莫教翻污罗裙”表达了词人对离别的不舍和对对方的关心,希望对方衣裙不受污染。
“愁来始觉眉尖窄,悔当时、错梦梨云”通过描绘主人公的愁容和悔意,揭示了内心的矛盾与失落,将过去的美好回忆与现实的遗憾形成对比。“掩炉熏、袖底残香,都化秋痕”则进一步深化了秋意,残香消散,留下的是深深的哀愁。
下片转而写到春天的约定,“扁舟尚有东风约,认摘梅小径,吹絮前村”,然而这些美好的期待似乎并未带来预期的欢愉,反而让词人更加担忧春天的到来会带来更多的伤感。“春心待共花争发,怕花开、更易伤春”表达了词人对花开引发的敏感情绪,害怕睹物思人,加深了心中的愁苦。
结尾“怯黄昏,不到斜阳,先闭重门”,词人选择避开黄昏时分,提前闭门,以此来逃避更深的愁绪,显示出其深深的情感压抑和自我保护。
总的来说,这首词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逃避。
南徐报政入文昌,东郡须才别建章。
视草名高同蜀客,拥旄年少胜荀郎。
黄河一曲当城下,缇骑千重照路傍。
自古相门还出相,如今人望在岩廊。
早忝金马客,晚为商洛翁。
知名四海内,多病一生中。
举世往还尽,何人心事同。
几时登岘首,恃旧揖三公。
翔禽托高柯,倦客念主人。
恩义有所知,四海同一身。
况皆旷大姿,翰音见良辰。
陈规佐武略,高视据要津。
常愿投素诚,今果得所申。
金罍列四座,广厦无氛尘。
留连徂暑中,观望历数旬。
河山险以固,士卒勇且仁。
饬装去未归,相追越城闉。
愧无青玉案,缄佩永不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