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训元无实对名,只言为己与求人。
能知管仲不为谅,便识殷贤都是仁。
义利两涂消处长,古今一理屈中伸。
自从圣学寥寥后,千百年谁信得真。
孔训元无实对名,只言为己与求人。
能知管仲不为谅,便识殷贤都是仁。
义利两涂消处长,古今一理屈中伸。
自从圣学寥寥后,千百年谁信得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的《次韵知常德袁尊固监丞送别四诗(其二)》。诗中,作者以孔子的教诲为引,探讨了道德行为的真实含义。他认为,真正的道德不应仅仅追求表面的名声,而应注重内在的修养和对他人的关爱。通过提及管仲和殷商贤人的例子,强调了仁德的重要性,即在义与利的冲突中,仁义之道更为长久。诗人进一步指出,自古以来,圣人的智慧虽然稀少,但其中的道理始终如一,即在困境中坚守道义,伸张正义。最后,诗人感慨,在圣学衰落的千百年间,真正理解并践行这些真理的人已经不多。
整首诗以议论为主,寓含哲理,体现了宋代理学家对于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的深刻见解。
江边芦苇风飕飕,东君一点破寒愁。
窗间疏影横春瘦,枕上冷香寻梦幽。
夜半竹折惊残雪,醉起捲帘千山月。
肺腑洗空龙麝腥,落笔天香斗清绝。
维舟古木阴,故人能倒屣。
相携步高阁,千尺誇雄伟。
雨馀天气清,宇宙空如洗。
对面碧玉峰,去天不盈咫。
凭栏一超然,欲抟九万里。
下视嚣尘间,蠢蠢鱼虫耳。
平生浪自苦,马上肉消髀。
匆匆欲何之,烧香更隐几。
入夜寂无人,波声栏下起。
坐觉非尘寰,雷霆生脚底。
美人娇醉落花钿,船载笙歌出柳边。
春满六桥调马路,香风飘趁玉丝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