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疑入武陵溪,不见桃花路亦迷。
屋里青山成独隐,雨中深竹对幽栖。
纵谈今古频挥麈,历览园亭每杖藜。
一宿仙都人世远,更于何地觅丹梯。
迢迢疑入武陵溪,不见桃花路亦迷。
屋里青山成独隐,雨中深竹对幽栖。
纵谈今古频挥麈,历览园亭每杖藜。
一宿仙都人世远,更于何地觅丹梯。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深入大雷山的探访之旅,充满了浓厚的隐逸与自然之美的氛围。首句“迢迢疑入武陵溪”,以武陵溪的典故,暗示了旅程的神秘与探索的未知,仿佛踏入了一个古老而遥远的世界。接着,“不见桃花路亦迷”一句,运用了桃花源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神秘感和探寻的乐趣。
“屋里青山成独隐,雨中深竹对幽栖”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山中的静谧与清幽,屋内与山间、竹林的和谐共生,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心灵得以栖息的意境。诗人通过“独隐”和“幽栖”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纵谈今古频挥麈,历览园亭每杖藜”则展示了诗人在旅途中不仅欣赏自然美景,还与人交流古今知识,体现了文人的风雅与博学。挥麈的动作,既是一种文人雅士的举止,也象征着智慧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
最后,“一宿仙都人世远,更于何地觅丹梯”两句,将整个旅程提升到一个超凡脱俗的高度,表达了对仙境般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寻觅到同样纯粹与美好的地方。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和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长江浩渺山明秀。宛转西风惊客袖。
相逢才系柳边舟,相别又倾花下酒。
怪得新来诗骨瘦。都在秋娘相识后。
一天明月照相思,芦荻汀洲霜满首。
天宝胡兵陷两京,北庭安西无汉营。
五百年间置不问,圣主下诏初亲征。
熊罴百万从銮驾,故地不劳传檄下。
筑城绝塞进新图,排仗行宫宣大赦。
冈峦极目汉山川,文书初用淳熙年。
驾前六军错锦绣,秋风鼓角声满天。
苜蓿峰前尽亭障,平安火在交河上。
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