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誇写照擅专誉,破碎如斯画已虚。
真笔空传吴子墨,披图难认米家书。
虎头遗迹留鸿雁,鹅绢残丝恨蠹鱼。
一幅河山同决裂,倾悬半壁是焚馀。
莫誇写照擅专誉,破碎如斯画已虚。
真笔空传吴子墨,披图难认米家书。
虎头遗迹留鸿雁,鹅绢残丝恨蠹鱼。
一幅河山同决裂,倾悬半壁是焚馀。
这首诗《破画》由清代诗人曾逢辰所作,通过对一幅破碎画作的描绘与评价,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真谛的独特见解。
首联“莫夸写照擅专誉,破碎如斯画已虚”,开篇即以反问的语气指出不应仅凭表面的技艺高超而自夸,即使画作已经破碎不堪,其价值与意义已然大打折扣。这里强调了艺术作品的完整性和完整性对于其价值的重要性。
颔联“真笔空传吴子墨,披图难认米家书”,进一步阐述了艺术传承与辨识的问题。吴子墨和米家书分别代表了古代两位著名的画家,此处通过假设性的表述,表达了对艺术真迹难以复现的感慨,以及对后世艺术传承可能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的忧虑。
颈联“虎头遗迹留鸿雁,鹅绢残丝恨蠹鱼”,运用比喻手法,将破碎的画作比作虎头上的遗迹,以及鹅绢上残留的丝线,同时暗指这些艺术品遭受了虫害的破坏。这一联不仅描绘了画作的残破状态,也隐含了对艺术珍品遭受损害的惋惜之情。
尾联“一幅河山同决裂,倾悬半壁是焚馀”,将破碎的画作与破碎的河山相提并论,形象地表达了画作如同破碎的自然景观,失去了原有的完整与和谐。最后,“倾悬半壁是焚馀”则直接点明了画作的来源——它曾经是被焚烧的遗物,进一步强化了画作命运的悲凉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幅破碎画作的描述,深刻探讨了艺术作品的完整性和价值、艺术传承的困境、以及艺术品遭受破坏的悲剧性,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深沉思考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玉华山形郁崷崒,白昼莽苍常生烟。
近村百家湿翠黛,阴崖千尺淙寒泉。
山根宛转抱河曲,河流倒影浸碧巅。
文皇性热不奈暑,当时宫此安徒然。
得非遍选天下胜,莫如兹地无烦喧。
暂游已骇非俗骨,久驻直恐成真仙。
何当借得神画笔,霜绡十幅图孱颜。
思真洞兮云水深,道人居兮鬼神钦。
山花笑兮松竹阴,岩溜潺潺兮千古音。
何时一造兮清神襟,攀石萝兮共笑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