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绝尘埃,和风撼瑶竹。
满几惟琴书,潇然异尘俗。
时时操寸毫,节篆数囊箓。
或同务玄子,楸枰两三局。
夜对隔林月,膝上奏神曲。
更深兴未阑,徐徐启缄轴。
好来青城君,云开远山绿。
一室绝尘埃,和风撼瑶竹。
满几惟琴书,潇然异尘俗。
时时操寸毫,节篆数囊箓。
或同务玄子,楸枰两三局。
夜对隔林月,膝上奏神曲。
更深兴未阑,徐徐启缄轴。
好来青城君,云开远山绿。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书房内的宁静生活。诗人在一个没有尘埃的室内,与和风相伴,撼动着瑶质般的竹子,手中拿着琴书,在一张满是字迹的几案前,感到自己与世俗的隔阂,心境自在。
诗中的“时时操寸毫”、“节篆数囊箓”表明诗人对书法和墨宝的精心打磨,每一次提笔都力求完美。"或同务玄子"一句,则是说有时也会与修道之人共同研讨《道德经》等道家经典。在“楸枰两三局”中,诗人参与象棋的游戏,这是一种智慧的较量,也体现了诗人的雅兴。
夜晚,诗人独自面对隔着林子的明月,在膝上演奏着神妙的曲调。深夜未寝,还有兴致去慢慢地解开书轴,展读书卷。这一切都透露出诗人超然物外、心境宁静的情怀。
最后两句“好来青城君,云开远山绿”则是对友人的邀请表示欢迎,同时也描绘了青城道伯所在之地的美丽景色。云开露出的远山依旧是绿色的,这不仅形象地表达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操。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书房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境界的高洁,以及他对道法和艺术的深厚情感。
香寮静也,片缕沉檀烟透。
五云幢下,五丝褥上,小结跏趺,玉弓清瘦。
见展春衫袖。袖底分明红露,鞋尖一绺。
颤巍巍缃钩双叠,几幅湘波压皱。
似承密印灵山后。问天然姝丽,可是人间有。
妙容谁偶,恰意蕊心灯,孤明时候。巾瓶净无垢。
正好衣纹不动,花阴当昼。
倩罔明弹指,声中唤取,那人知否。
雪满亭阜路。正西窗、小梅数蕊,冲寒欲吐。
独酌无聊人也醉,一霎天低日暮。
蓦地把兰灯偷炷。
睡鸭浓香熏素被,命如丝、怎把长宵度。
帘外冷,叫鹦鹉。旧游零落凭谁诉。
忆池亭、疏莲摇瞑,断虹截雨。
钗坠桃笙呼不起,暗里冰肌亲拊。
奈天样红墙间阻。
错是他年真错了,便六州、聚铁应难铸。
眸炯炯,听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