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仲举韵送亭上人》
《次仲举韵送亭上人》全文
元 / 李孝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垂垂笠子上吴船,去过扬澜浪蹴天。

狂客还寻破虱录,清童解识野狐禅。

江来全蜀如衣带,云破中原见岳莲。

唯有天边旧时月,还随老子发残年。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过江,沿途所见的壮丽景色与内心的感受。首句“垂垂笠子上吴船”,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诗人独自一人,戴着斗笠,乘坐小船,缓缓驶向远方的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孤独感。

“去过扬澜浪蹴天”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船只穿越波涛汹涌的江面,仿佛要触碰到天空的景象,展现了江水的壮阔与力量。

接下来,“狂客还寻破虱录,清童解识野狐禅”两句,运用了典故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这里“狂客”可能是指诗人自己,他寻找着古代的智慧,而“清童”则可能是指年轻弟子或内心的纯净部分,理解着深奥的禅理。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知识、智慧和精神追求的渴望。

“江来全蜀如衣带,云破中原见岳莲”则是对广阔天地的赞美。诗人将整个四川比作一条衣带,形象地描绘了四川盆地的狭长形状;而“云破中原见岳莲”则展示了中原大地的辽阔与雄伟,如同云层被揭开后,露出连绵起伏的山峰,象征着自然界的壮观与神秘。

最后,“唯有天边旧时月,还随老子发残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月亮作为永恒不变的自然现象,见证了诗人的青春与衰老,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生命有限的深深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智慧、时间等深刻哲思,展现了元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

作者介绍
李孝光

李孝光
朝代:元

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后代学者多称之“李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年时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他作文取法古人,不趋时尚,与杨维桢并称“杨李”。早年隐居在雁荡五峰山下,四方之士,远来受学,名誉日广。至正七年(1347)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八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1350)辞职南归,途中病逝通州,享年66岁。著有《五峰集》20卷。 
猜你喜欢

次韵汪伯恭总管一览

岱宗峰顶碧天垂,超世飞仙此地宜。

脚底有山出云气,空中听我咏篇诗。

当时历视景如画,今日重来味似卮。

一览名楼应契此,倚阑游目许何时。

(0)

再和喜雨

长风吹云云似墨,例海倾河来顷刻。

父老欣欣拜令君,令君说是天公力。

佐曹未离神庙里,祈祷灵通乃如此。

但讶炉烟起作云,那知心液蒸成雨。

高田梯级流天浆,穷原广壑如陂塘。

明日入山取竹木,早称好日添囷仓。

百姓莫忘得雨喜,日祝令君寿千岁。

令君常持祷雨心,百里生灵望更深。

君不见蔀屋年来转焦苦,胜似枯田待甘雨。

(0)

咏儒释道三教总赠程洁庵:道教十四首·其十四可道非常道

真常之道无言说,有说分明是背宗。

若向不言中会意,不劳余力备全功。

(0)

咏儒释道三教总赠程洁庵:道教十四首·其三真元妙用

莫看无心与有心,无心争得悟天心。

有心毕竟为心累,有无俱捐觉性纯。

(0)

咏儒释道三教总赠程洁庵:释教十三首·其五不立有无

着有着无总难通,两下俱捐又落空。

无有兼资终是幻,执中方可合神功。

(0)

咏儒释道三教总赠程洁庵:儒理十五首·其十一知周万物

世间物物全天理,自是时人鲜克知。

原始返终全太极,穷神知化入无为。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