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宫新罢役,三殿又徵材。
费钜金钱诎,林残陇蜀来。
利端从此起,榷使几时回。
但睹中原入,何曾内帑开。
两宫新罢役,三殿又徵材。
费钜金钱诎,林残陇蜀来。
利端从此起,榷使几时回。
但睹中原入,何曾内帑开。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区大相创作的《南行感怀四十首》中的第十七首,通过“两宫新罢役,三殿又徵材”两句,描绘了朝廷频繁征调劳力和材料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役繁重、资源过度消耗的状况。接下来的“费钜金钱诎,林残陇蜀来”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这种征调带来的巨大经济负担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尤其是对四川和陕西(陇蜀)地区的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损害。
“利端从此起,榷使几时回”两句,表达了对这种行为背后利益驱动的批判,并提出了何时能停止这种不合理的政策,恢复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疑问。最后,“但睹中原入,何曾内帑开”两句,强调了这种政策只让中原地区的人们承受负担,而国家的库藏并未因此而增加,暗示了政策的不公和资源分配的不合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公正、可持续发展价值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关注民生、反思社会问题的精神。
百雉层城上将坛,列营西照雪峰寒。
文章立事须铭鼎,谈笑论功耻据鞍。
草檄清油推健笔,曳裾黄阁耸危冠。
双金未比三千字,负弩空惭知者难。
洞真善救世,守夜看仙经。
俾我外持内,当兹申配庚。
斋心已恬愉,澡身自澄明。
沈沈帘帏下,霭霭灯烛清。
四支动用息,一室虚白生。
收视忘趋舍,叩齿集神灵。
伊予嗜欲寡,居常痾恙轻。
三尸既伏窜,九藏乃和平。
无令耳目胜,则使性命倾。
窅然深夜中,若与元气并。
释宗称定慧,儒师著诚明。
派分示三教,理诣无二名。
吉祥能止止,委顺则生生。
视履苟无咎,天祐期永贞。
应物智不劳,虚中理自冥。
岂资金丹术,即此驻颓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