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兄兄石不兄钱,卜筑山边复水边。
位置亭台依茂密,剔疏岩壑听潺湲。
拂云脩竹还通月,擎盖高松不记年。
预恐陶君回俗驾,拟乘下泽疾驱前。
石兄兄石不兄钱,卜筑山边复水边。
位置亭台依茂密,剔疏岩壑听潺湲。
拂云脩竹还通月,擎盖高松不记年。
预恐陶君回俗驾,拟乘下泽疾驱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许及之创作的《次韵酬石谦伯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美好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
首联“石兄兄石不兄钱,卜筑山边复水边”以拟人化的手法,将石头赋予了兄长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喜爱,同时点明了居住环境的选择——靠近山水之间,隐含着远离尘嚣、追求宁静生活的意趣。
颔联“位置亭台依茂密,剔疏岩壑听潺湲”进一步描绘了居住地的环境,亭台楼阁与茂密的植被相映成趣,岩壑间溪流潺潺,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
颈联“拂云脩竹还通月,擎盖高松不记年”则通过修竹与高松的形象,展现了四季更迭、岁月悠长的自然景象。修竹轻拂云雾,似乎与月亮对话;高松枝叶繁茂,仿佛历经千年而不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永恒。
尾联“预恐陶君回俗驾,拟乘下泽疾驱前”引用了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保持隐居生活,不受世俗干扰的心愿。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陶渊明那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我家不减乌衣集,何曾以沫空相湿。
父兄共有清白传,家世不于名利急。
稍侵老景何足道,粗喜汝曹皆有立。
天路峥嵘在一飞,承明翕习期三入。
乘时便可功业建,发策岂为科第及。
连珠合璧竞名声,九棘三槐争品级。
金门他日看汝游,竹隐何年助吾葺。
男儿志气要轩昂,肯作楚囚相对泣。
夜饮锦瑟傍,歌吹盈耳根。
归闻窗外竹,摵摵风叶喧。
梦觉室生白,晓起欲填门。
平地委璀璨,虚亭舞翩翻。
洒树轻复扬,触幔急且掀。
望远恐连云,积厚疑压坤。
光动浮屋椽,影乱纷池盆。
散漫迷大江,依稀认前村。
雀噤咮自束,鸦湿翅不鶱。
把玩手欲龟,咀嚼舌必扪。
风党怒未解,火媒寒不温。
檐有冰柱悬,门无屐齿痕。
游倦不访戴,愁多惟卧袁。
何时天宇霁,炙背负晴暄。
王门若可拟,持以献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