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旨俄然下紫霄,老臣归喜傍渔樵。
即愁白下呼庚急,请粟何人引旧条。
温旨俄然下紫霄,老臣归喜傍渔樵。
即愁白下呼庚急,请粟何人引旧条。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官员在接到朝廷旨意后,决定辞官归隐的心情。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束缚的解脱。
首句“温旨俄然下紫霄”,描述了突然间从高高在上的朝廷传来温和的旨意,仿佛从天而降,给这位官员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和解脱。这里的“紫霄”象征着权力的中心,与之相对的“温旨”则代表了仁慈和关怀,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官员内心的复杂情感。
次句“老臣归喜傍渔樵”,写出了这位官员在得知可以归隐后,内心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渴望回归平凡的生活,与渔夫樵夫为伍,过上自由自在的日子。这不仅是一种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官场束缚的彻底解脱。
第三句“即愁白下呼庚急,请粟何人引旧条”,表达了归隐后的忧虑。虽然他渴望自由,但同时也担心生活所需,比如粮食问题。这里“白下”可能是指某地名,暗示了他即将离开的地方;“呼庚”可能指的是请求帮助或支持的人;“请粟”则是指需要粮食,而“引旧条”则可能是指寻找过去的资源或途径来解决生活问题。这一句体现了归隐并非完全无忧无虑,其中也包含着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官员在面对人生重大抉择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由的渴望,也有对现实的担忧,是明末清初社会背景下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交织的生动体现。
绿树满褒斜,西南蜀路赊。
驿门临白草,县道入黄花。
相府开油幕,门生逐绛纱。
行看布政后,还从入京华。
朗朗山月出,尘中事由生。
人心虽不闲,九陌夜无行。
学古以求闻,有如石上耕。
齐姜早作妇,岂识闺中情。
何如此幽居,地僻人不争。
嘉树自昔有,茅屋因我成。
取薪不出门,采药于前庭。
春花虽无种,枕席芙蓉馨。
君来食葵藿,天爵岂不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