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山月出,尘中事由生。
人心虽不闲,九陌夜无行。
学古以求闻,有如石上耕。
齐姜早作妇,岂识闺中情。
何如此幽居,地僻人不争。
嘉树自昔有,茅屋因我成。
取薪不出门,采药于前庭。
春花虽无种,枕席芙蓉馨。
君来食葵藿,天爵岂不荣。
朗朗山月出,尘中事由生。
人心虽不闲,九陌夜无行。
学古以求闻,有如石上耕。
齐姜早作妇,岂识闺中情。
何如此幽居,地僻人不争。
嘉树自昔有,茅屋因我成。
取薪不出门,采药于前庭。
春花虽无种,枕席芙蓉馨。
君来食葵藿,天爵岂不荣。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朗朗山月出,尘中事由生”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归隐山中的向往和选择。接着“人心虽不闲,九陌夜无行”展示了即便是忙碌的人心,也在深夜无需外出的宁静中得到休息。
“学古以求闻,有如石上耕”则是比喻诗人追求古代圣贤的智慧,就像在坚硬的石头上耕耘,虽然艰难,但不懈怠。下句“齐姜早作妇,岂识闺中情”通过齐桓公的母亲——齐姜早早就开始操持家务的形象,反问出世间女子对于家庭责任和情感的理解。
“何如此幽居,地僻人不争”表达了诗人对偏远山中生活的向往,这种环境让人与世俗纷争隔绝。接着“嘉树自昔有,茅屋因我成”描绘了一幅时间悠久的大树旁新建茅屋的景象,显示出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取薪不出门,采药于前庭”则是生活在山中,可以不出家门就能获取柴火和药材,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最后,“春花虽无种,枕席芙蓉馨。君来食葵藿,天爵岂不荣”通过对未栽植花卉、但仍有香气的枕席,以及亲朋好友来访享用自家菜蔬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平淡生活的满足和喜悦。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乐在其中的情怀,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美好的描绘。
山郭五里馀,气象忽异色。
蛟龙尝此蟠,潭水至今黑。
变化验莫穷,白昼起霹雳。
山形抱江来,怪石莫倾侧。
有寺出其间,户牖立丹壁。
微云垂鉴中,彩色画不得。
小阁才数弓,吐纳半江碧。
日光涵游鱼,到底如不隔。
老竹风萧萧,长根擘青石。
送声寄哀弦,往往动魂魄。
载酒同遨游,逢奇得搜索。
形体相与忘,山林信吾适。
乃知人世间,舍此固怵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