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何处两渔翁,满眼溪山乐趣同。
得失总归谈笑里,功名都付等閒中。
鬓毛不是缘愁白,面色常因醉酒红。
去住问渠谁得似,行云流水任西东。
方舟何处两渔翁,满眼溪山乐趣同。
得失总归谈笑里,功名都付等閒中。
鬓毛不是缘愁白,面色常因醉酒红。
去住问渠谁得似,行云流水任西东。
这首明代诗人龚诩的《并渔图》描绘了两位渔翁在山水间悠然垂钓的画面,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首句“方舟何处两渔翁”,以疑问的方式引出画面,暗示渔翁们远离尘嚣,驾舟于溪山之间。接下来的“满眼溪山乐趣同”进一步强调了他们共享自然之乐,心境愉悦。
“得失总归谈笑里”表达了渔翁们看淡人生得失,一切都在轻松的谈笑中化解,显示出他们的豁达与洒脱。而“功名都付等閒中”则直接否定了对世俗功名的追求,将它们视为无足轻重之事。诗人通过“鬓毛不是缘愁白,面色常因醉酒红”描绘渔翁们的生活状态,白发并非因忧虑而生,而是自在饮酒后的自然表现,反映出他们生活的闲适和快乐。
最后两句“去住问渠谁得似,行云流水任西东”以行云流水自比,表达出渔翁们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不拘泥于任何固定的方向,如同云随风动,水向低流。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渔翁生活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鲁翁秀山归,虚翁钱塘留。
虚翁秀山来,鲁翁钱塘游。
中秋前三日,西东各登舟。
及至中秋夕,两翁空相求。
是夕亦无月,欲饮无朋俦。
重九谓胥会,独醉南山秋。
风雨更旬馀,掩关空室幽。
忽闻落叶响,野屦穿林陬。
惊视乃鲁翁,虚翁失百忧。
急呼一斗酒,果茹与儿谋。
俗态定难诘,时事勿浪筹。
默酌无一语,世人知此不。
天王理万国,势必委诸吏。
制字从一史,执法不可二。
奈何雍也面,胸臆伏私意。
两讼一求捷,两役一求避。
含糊卒未决,徐徐较馈遗。
酒果若羔雁,书画及弊器。
到官一物无,去官百需备。
此县与彼县,大率不相异。
独有楚县尹,不肯作此事。
无钱买归舟,仆马亦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