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何黯淡,逆旅半无家。
露气沈菰叶,秋心入苇花。
戍荒饥卒噪,野旷阵云遮。
倚棹眠难稳,山楼急暮笳。
水乡何黯淡,逆旅半无家。
露气沈菰叶,秋心入苇花。
戍荒饥卒噪,野旷阵云遮。
倚棹眠难稳,山楼急暮笳。
这首诗描绘了水乡夜晚的凄凉景象和诗人旅途中的孤独感受。首句“水乡何黯淡”以暗淡的色调渲染出水乡的寂静与落寞,仿佛笼罩在一层淡淡的哀愁之中。接下来的“逆旅半无家”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难以找到归属感的境况。
“露气沈菰叶”通过露水沉没于菰叶的细节,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湿润和冷寂,同时寓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而“秋心入苇花”则将诗人的愁绪与秋天的芦苇相融合,展现出一种深深的秋意和思乡之情。
“戍荒饥卒噪”反映了社会动荡不安,士兵们在饥饿中发出嘈杂声,增添了环境的不安定因素。接着,“野旷阵云遮”描绘了野外空旷,战云密布的画面,暗示着战争的威胁和前景不明。
最后两句“倚棹眠难稳,山楼急暮笳”写诗人倚靠船桨,难以入睡,远处山楼上响起的急促的晚笳声更增添了诗人心中的焦虑和思虑。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身处水乡舟中的心境,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深深怀念。
五老相携欲上天,玄猿白鹤尽疑仙。
浮云有意藏山顶,流水无声入稻田。
古木微风时起籁,诸峰落日尽生烟。
归鞍草草还城市,惭愧幽人正醉眠。
万木青杉一手栽,满堂白佛九天来。
〈仁宗初年,有僧手种万杉,特为建此寺,仍以禁中佛赐之。
〉涓涓石溜供厨足,矗矗山屏绕寺开。
半榻松阴秋簟冷,一杯香饭午钟催。
安眠饱食平生事,不待山僧唤始回。
秋风下,黄雀飞。
禾田熟,黄雀肥。
群飞蔽空日色薄,逡巡百顷禾为稀,翾翻巧捷多且微。
精丸妙徼举辄违,乘时席势不可挥。
一朝风雨寒霏霏,肉多翅重天时非,农夫举网惊合围。
悬颈系足肤无衣,百个同缶仍相依,头颅万里行不归。
北方居人厌羔豨,咀噍聊发一笑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