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苍翠好,未必如故山。
心期在荣名,三载居长安。
昔蒙大雅匠,勉我工五言。
业成时不重,辛苦只自怜。
皎皎机上丝,尽作秦筝弦。
贫女皆罢织,富人岂不寒。
惊风起长波,浩浩何时还?
待君当要路,一指王化源。
终南苍翠好,未必如故山。
心期在荣名,三载居长安。
昔蒙大雅匠,勉我工五言。
业成时不重,辛苦只自怜。
皎皎机上丝,尽作秦筝弦。
贫女皆罢织,富人岂不寒。
惊风起长波,浩浩何时还?
待君当要路,一指王化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驾的作品,名为《赠先达》。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沉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终南苍翠好,未必如故山。心期在荣名,三载居长安。" 这两句表明诗人虽然目前处于美好的环境之中,但内心却怀念着自己熟悉的家乡和过去的生活。他渴望的是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和名誉。
"昔蒙大雅匠,勉我工五言。业成时不重,辛苦只自怜。" 这几句反映了诗人在文学创作上所付出的努力和挣扎。他曾经接受过严格的文学训练,但即便作品完成,也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他只能独自感叹自己的辛劳。
"皎皎机上丝,尽作秦筝弦。贫女皆罢织,富人岂不寒。" 这里的“机上丝”指的是织布机上的细丝,这些丝全部用来制作琴弦。这几句诗表达了社会的不公:底层的人们辛勤劳作却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而有钱人家即便富裕,也可能感觉不到温暖。
"惊风起长波,浩浩何时还?待君当要路,一指王化源。" 最后几句诗描绘了一种急迫的心情,面对着汹涌的波涛和无尽的旅途,诗人在等待着一位朋友或者导师,在重要的岔道口给予方向。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无奈和对知识分子精神追求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