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伴高僧携杖藜,东岩共步叩禅栖。
风尘不到心俱寂,云气犹封洞易迷。
卓锡水清穿石出,留衣亭古记梁题。
登临竟日云关别,一笑何殊昔虎溪。
结伴高僧携杖藜,东岩共步叩禅栖。
风尘不到心俱寂,云气犹封洞易迷。
卓锡水清穿石出,留衣亭古记梁题。
登临竟日云关别,一笑何殊昔虎溪。
这首明代邹鎏的《游东岩》诗,描绘了诗人与高僧结伴游览东岩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禅意的融合之美。
首联“结伴高僧携杖藜,东岩共步叩禅栖”,开篇即以“结伴”、“高僧”、“杖藜”等词勾勒出一幅悠然自得的行旅图景,高僧手持拐杖,与诗人一同步入东岩,探寻禅宗的栖息之所。这一联不仅描绘了行走的动态画面,也暗示了寻求心灵宁静与智慧的旅程。
颔联“风尘不到心俱寂,云气犹封洞易迷”,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神秘。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外界的纷扰隔绝开来;而山洞被云雾笼罩,增添了几分难测的神秘感,仿佛隐藏着未知的秘密。
颈联“卓锡水清穿石出,留衣亭古记梁题”,转而描写东岩的自然景观。清澈的泉水从岩石间穿流而出,象征着纯净与生命力;古老的留衣亭上刻有梁代的题名,既展示了历史的痕迹,也增添了人文的气息。这两句通过自然与历史的交织,展现了东岩独特的魅力。
尾联“登临竟日云关别,一笑何殊昔虎溪”,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旅行的感慨。在经历了整日的探索与欣赏之后,与高僧的一笑相别,仿佛回到了往昔的虎溪之会,寓意深刻,既有对友情的珍惜,也有对禅悟的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东岩自然风光和禅宗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雨飘花,烟扑絮。小病乱春绪。
一束香桃,娇瘦腕难举。
那堪醒眼微开,瞥人一笑,又侧枕、朦胧眠去。
暂延伫。陡闻鸡唱三声,栊影渐催曙。
钩起罗帏,刬袜下床步。
自言尽夜风颠,苍苔石角,须褪了、海棠多许。
笋登盘,樱结社。金犊喜传驾。
花好当筵,月好是良夜。
尽渠紧束红葹,牢缠翠菂,肯轻被、雾撩云惹。
宴初罢。陡看酒逼双涡,百态变秾冶。
暖玉偎胸,半臂背人卸。
几回倚竹看星,拨花嗅露,道此刻、夜将深也。
倚袖杯深,回灯笛婉,一别三年信杳。
东阁吟仙,南湖桨女,今日相逢应肖。
知有微香引,又脉脉、背风沉了。
可见数点残花,桥边和雪流到。消息恁知迟早。
须抱怨难堪,空山枯槁。
只月招魂,无人寻梦,瘦韵谁怜卿好。
几向前溪问,乱一带、疏林荒草。
何限相思,隔烟传与啼鸟。
秋心凉到,尚凌波无恙,相招小住。
摺扇轻衫人面面,分占闲愁多许。
幽梦横阑,微飔度影,欲我依依语。
满城烟黍,鸥槃人在何处。
听否水阁西边,湘帘漾夕,细细修箫谱。
低唱惜红衣一曲,回首昨宵风雨。
薄醉偏宜,相怜不尽,带得香归去。
苍茫天际,海东新月才吐。
天泬浮晴,水明通爽,远楼一笛吹起。
无尽蘋花,新痕宿翠,荡摇如有几里。
故鸿沉久,算除却、幽心堪寄。
秋风凉到,关甚闲愁,感来如此。
数年不过湖南,桨碧舲红,更谁同舣。阑干烟隙。
平横落照,苒苒垂杨还倚。那春欢梦。
堕多少、杯心帘底。天涯黄九。未懒吟情,旧人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