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蘼架上初香透,戏蝶惊花瘦。卷帘不觉日初西。
试问隔林好鸟为谁啼。
盈盈胜绿迷前浦,但见流莺过。
知心同醉小窗前,只恐酒醒时候不成眠。
荼蘼架上初香透,戏蝶惊花瘦。卷帘不觉日初西。
试问隔林好鸟为谁啼。
盈盈胜绿迷前浦,但见流莺过。
知心同醉小窗前,只恐酒醒时候不成眠。
这首《虞美人》由清代诗人汤煜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午后,花间蝶舞,鸟鸣声声,茶蘼初放,香气四溢的宁静画面。
首句“荼蘼架上初香透”,以“荼蘼”这一春季花卉作为切入点,点明了季节与地点,同时通过“初香透”三个字,生动地描绘出茶蘼花刚刚开放,香气逐渐弥漫的景象。接下来,“戏蝶惊花瘦”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蝴蝶在花间嬉戏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也暗示了花朵在春天的生机勃勃。
“卷帘不觉日初西”一句,通过主人公卷起窗帘的动作,不经意间发现时间已至傍晚,巧妙地展现了时间的流逝,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而“试问隔林好鸟为谁啼”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通过询问林中鸟儿为何啼叫,引出了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下半阙“盈盈胜绿迷前浦,但见流莺过”两句,继续描绘了春日水边的景色,绿意盎然,流莺飞过,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然而,“知心同醉小窗前,只恐酒醒时候不成眠”两句,又将情感转向了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表达了即使与知己共饮也难以排遣的愁绪,以及害怕酒醒后无法入眠的忧虑。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午后的一系列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洞房花烛明,燕馀双舞轻。
顿履随疏节,低鬟逐上声。
步转行初进,衫飘曲未成。
鸾回镜欲满,鹤顾市应倾。
已曾天上学,讵是世中生。
吾家鸿勋十八殇,昔少人知今乃彰。
有妇堂堂著大节,一死令夫姓名香。
妇本童养谢氏女,女年十三鸿勋死。
姑嫜相继秋叶零,一门小叔依伶仃。
朝来负薪夜深绩,饘粥时时空盆瓴。
颠连三载如一日,不知人间有琴瑟。
何来媒妁进污言,三尺罗巾甘似密。
荆卿剑,子房锥,士为知已死如归。
巢父牛,许由耳,此言何为至于此。
富贵不贪贫非病,女子那可蒙羞耻。
一时奇节喧乡邻,父老惊叹哀行人。
可怜伯仲死太早,双双远嫁悲二嫂。
寄语世间息夫人,往来莫犯坟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