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舆随意出衡门,日已沉山野未昏。
小市丛祠湖上路,短垣高柳埭西村。
麦苗极目无闲土,塘水平堤失旧痕。
明诏裕民闻屡下,老农何以报君恩。
篮舆随意出衡门,日已沉山野未昏。
小市丛祠湖上路,短垣高柳埭西村。
麦苗极目无闲土,塘水平堤失旧痕。
明诏裕民闻屡下,老农何以报君恩。
这首诗描绘了陆游乘着竹轿(篮舆)在傍晚时分随意出游的情景。他离开了城门,太阳已经落山,但野外的景色依然明亮。沿途经过的是湖边的小集市和一座座坐落在柳树环绕的村庄(小市丛祠湖上路,短垣高柳埭西村)。诗人注意到田间的麦苗茂盛,连片的绿色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土地,显示出丰收的景象(麦苗极目无闲土)。湖水平静,堤岸失去了往日的痕迹,反映出季节的变迁。
诗中提到“明诏裕民闻屡下”,表达了朝廷对百姓的关怀和富庶政策的频繁推行。然而,面对这样的恩惠,老农们却不知如何以实际行动回报(老农何以报君恩),流露出一种谦卑和对国家恩典的深深感激之情。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日常景象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民生的富足,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和百姓福祉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