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水开头碧玉条。能令江汉客魂销。
只应香信是春潮。
戴了又羞缘我老,折来同嗅许谁招。
凭将此意问妖娆。
剪水开头碧玉条。能令江汉客魂销。
只应香信是春潮。
戴了又羞缘我老,折来同嗅许谁招。
凭将此意问妖娆。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浣溪沙(其一)梅》,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哲理。从鉴赏角度看,开篇“剪水开头碧玉条”即勾勒出梅花清冷脱俗的形象,“碧玉条”不仅形容梅花的色泽,更暗示其高洁无暇之美。
接着,“能令江汉客魂销”则表明这种美已达到令人心神向往、魂牵梦萦的地步。这里的“江汉客”通常指远行的游子,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与梅花的清高相结合,激发出强烈的情感共鸣。
“只应香信是春潮”中,“香信”指梅花的芬芳,与“春潮”相连,暗示着春天的消息和季节更替中的自然律动。这里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梅花即便在寒冷中仍能绽放的独特之美。
下片“戴了又羞缘我老,折来同嗅许谁招”则从个人情感转向自省。在这两句里,“戴了”指的是梅花盛开时被轻抚的样子,而“羞缘我老”则表达了诗人对年华增长、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接着,“折来同嗅许谁招”中,“折来”是指摘下梅枝,通过与梅花共嗅(闻其香气),寻找那份难以捉摸的情愫。
末句“凭将此意问妖娆”则表达了诗人想要询问、分享这种情感的愿望。这里的“妖娆”通常指美好而有魅力的女性形象,但在此也可泛指那些能理解这份情愫的人。
总体来看,这首《浣溪沙》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高洁、孤独美感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于时光易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昨日东风吹雨过,正值山斋罢书课。
无官可守真自得,有酒不饮谁能那。
此时况当春夏交,绿静园林安敢唾。
出泥已誇篱笋嫩,入馔颇忆溪鱼大。
花间紫骝来几疋,叶底黄鹂鸣两个。
桃君诸公多俊才,远来相就同赓和。
能文何如扬执戟,剧谈每羡陈惊座。
水心风流今尚在,正献家声远犹播。
伯仁之孙本奇士,亦有诗僧兼种糯。
野人拟作韦曲游,诸公复忍东山卧。
谁谓更深雨复作,到晓打窗惊梦破。
宁愁乌帽颠风吹,尚恐蜡屐春泥涴。
拈毫惆怅题我诗,天晴更为斯丈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