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神光奕奕,天上良宵。花露湿,翠钗翘。
风回鸾扇影,愁满紫云轺。恨相望,虽一水,隔三桥。
朱弦寂寂,心思迢迢。人未老,鬓先雕。
翻腾惊世故,机巧到鲛绡。凉夜永,箫声咽,篆烟飘。
怅神光奕奕,天上良宵。花露湿,翠钗翘。
风回鸾扇影,愁满紫云轺。恨相望,虽一水,隔三桥。
朱弦寂寂,心思迢迢。人未老,鬓先雕。
翻腾惊世故,机巧到鲛绡。凉夜永,箫声咽,篆烟飘。
这首元代王恽的《三奠子》描绘了一幅清冷而幽深的夜景,充满了情感的流转。"怅神光奕奕",开篇即以失落的情绪渲染出月色明亮的夜晚,仿佛主人公的心灵被这皎洁的光芒触动,引发无尽思绪。"花露湿,翠钗翘",通过细节描绘,暗示了女子在这样的夜晚独自凭栏,或许是在怀念远方的人。
"风回鸾扇影,愁满紫云轺",风吹动着华丽的扇子,留下摇曳的光影,而女子的愁绪如同紫色云车般沉重,表达了她内心的苦闷与哀愁。接下来的"恨相望,虽一水,隔三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距离感,即使近在咫尺,却被无形的障碍阻隔,增添了思念的无奈。
"朱弦寂寂,心思迢迢",弦音寂静,暗喻了内心的孤寂,思绪却绵长,反映出主人公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忧虑。"人未老,鬓先雕",感叹时光无情,青春不再,揭示了岁月催人老的感慨。"翻腾惊世故,机巧到鲛绡",世事如波涛汹涌,人事变迁,连最精细的鲛绡也无法承载她的复杂心情。
最后,"凉夜永,箫声咽,篆烟飘",以环境的凄清收束全词,凉意的夜晚、低沉的箫声和缭绕的篆烟,共同营造出一种悲凉而深远的氛围,展现了主人公深深的哀愁和无尽的怀旧之情。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元代文人墨客对于人生离合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