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凤伶官乐既成,仙风吹送下蓬瀛。
花冠簇簇停歌舞,独喜箫韶奏太平。
仪凤伶官乐既成,仙风吹送下蓬瀛。
花冠簇簇停歌舞,独喜箫韶奏太平。
这首诗描绘了宫廷乐舞的盛况,充满了祥和与欢愉的氛围。"仪凤伶官乐既成",开篇便以“仪凤”象征宫廷乐舞的庄严与华美,点明乐舞已经完成,为接下来的场景铺垫。接着,“仙风吹送下蓬瀛”,运用神话中的“蓬瀛”来比喻仙境,暗示乐舞如同天籁之音,飘渺而神圣,仿佛是从仙境吹来的仙风所引领。这样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也强化了乐舞的超凡脱俗。
“花冠簇簇停歌舞”,进一步描绘了乐舞现场的热闹景象。花冠代表了舞者的装扮,簇簇则强调了装饰的繁复与精致,生动地展现了舞者们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场景。同时,“停”字巧妙地表现了舞蹈的节奏感,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舞步的轻盈与和谐。
最后,“独喜箫韶奏太平”,点明了乐舞的主题——“箫韶”,这是古代传说中黄帝时期的音乐,象征着和谐与太平。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乐舞能够传达和平与喜悦的美好愿望,同时也反映了元代社会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宫廷乐舞的高雅与壮观,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看山如论文,平淡须纡曲。
我爱鳌栖山,蔚然秀拔俗。
铲地构佛堂,灵境豁心目。
一水如襟带,交环漱鸣玉。
微雨从东来,群峰净如沐。
古榕张翠幢,回互荫平麓。
山僧亦可人,煮茗然枯竹。
对客誇清泉,淡然了无欲。
日暮钟磬鸣,满堂飞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