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自珍人与珍,人珍何谢玉之纯。
然知粹美始终一,更看清光表里真。
韬韫有名初在石,琢磨成器却须人。
古人已死不复见,被褐之言不谬云。
玉不自珍人与珍,人珍何谢玉之纯。
然知粹美始终一,更看清光表里真。
韬韫有名初在石,琢磨成器却须人。
古人已死不复见,被褐之言不谬云。
这首诗名为《人玉吟》,是宋代哲学家邵雍所作。诗人以玉为喻,探讨人品与价值的关系。首句“玉不自珍人与珍”,强调玉的价值在于人的发现和珍视,暗示人才需要得到赏识才能展现其内在价值。接着,“人珍何谢玉之纯”表达了对人品纯净的赞美,认为人的美德如同玉的纯粹,值得被珍视。
诗人进一步阐述,“然知粹美始终一”,表明真正的美是内在的,无论外在环境如何变化,其本质始终如一。而“更看清光表里真”则揭示了观察事物要透过表面看本质,如同看透玉石的内外之美。
“韬韫有名初在石”意指才华或美德最初可能隐藏未显,但只要有识人者发掘,就能显现出来。“琢磨成器却须人”则强调个人的成长和成就离不开他人的引导和磨砺。
最后,诗人借古人之口说:“古人已死不复见,被褐之言不谬云。”表达了对古人智慧的敬仰,认为即使古人不在,他们的教诲(被褐之言,意指朴素的道理)依然具有真理性和指导意义。
整体来看,《人玉吟》通过玉的比喻,寓言式地阐述了人才的发现、内在品质的重要性以及后人学习前贤智慧的必要性。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楼舻云崩,旌旗电扫,熛射江流血。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今日与君饮一斗,卧龙山下人屠狗。
雨歇苍鹰唤晚晴,浅草黄芽寒兔走。
酒深耳热白日斛,笔满心雄不停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