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桥卸淮舸,淖涂历蓁芜。
翠峄倚天末,髣髴东南隅。
薄暮曲纪城,三清敞仙居。
平原积磥砢,灵河鸣泉珠。
小径斗折上,行与狐兔俱。
循崖索斯篆,恍惚东封书。
丛巅集莲瓣,岩岩瞰青徐。
正途尽茅塞,正尔宜羊车。
蚌珍不蔽美,岧峣到枌榆。
南门肃孟庙,冠袂先抠趋。
气大夙有配,邾少不必都。
盥既觌慈靖,择师谁复如。
鲁桥卸淮舸,淖涂历蓁芜。
翠峄倚天末,髣髴东南隅。
薄暮曲纪城,三清敞仙居。
平原积磥砢,灵河鸣泉珠。
小径斗折上,行与狐兔俱。
循崖索斯篆,恍惚东封书。
丛巅集莲瓣,岩岩瞰青徐。
正途尽茅塞,正尔宜羊车。
蚌珍不蔽美,岧峣到枌榆。
南门肃孟庙,冠袂先抠趋。
气大夙有配,邾少不必都。
盥既觌慈靖,择师谁复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自然景观中行走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景色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开篇“鲁桥卸淮舸,淖涂历蓁芜”两句,设定了一种荒废与静谧的场景,水流缓慢,河岸上杂草丛生,给人一种时光久远、世事沧桑之感。
“翠峄倚天末,髣髴东南隅”中的“翠峄”指的是连绵起伏的绿色山峦,它们似乎支撑着天际,而“髣髴东南隅”则描绘了一种迷离恍惚之感,诗人心中对远方的向往和不确定的未来。
“薄暮曲纪城,三清敞仙居”这两句,画出了一个幽静的山城晚景,其中“三清”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的三个层次的神仙世界,“敞仙居”则是诗人对仙境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想象。
接下来的“平原积磥砢,灵河鸣泉珠”两句,继续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平原上堆积着石块,而灵河中传来泉水的声音,如同珍贵的珠玉一般。
“小径斗折上,行与狐兔俱”表现了一种孤独但不失自在的心境。诗人独自一人走在曲折的小路上,与野兽为伴,这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
“循崖索斯篆,恍惚东封书”中,“循崖索斯篆”可能指的是沿着山崖寻找古代遗迹,而“恍惚东封书”则是一种对于历史的回忆和对过去事件的思考。
“丛巅集莲瓣,岩岩瞰青徐”两句,通过对山石、花瓣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正途尽茅塞,正尔宜羊车”则是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期待,希望能够在大自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蚌珍不蔽美,岧峣到枌榆”两句,通过对珍贵事物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的美好总是存在的信念。
最后,“南门肃孟庙,冠袂先抠趋”中的“南门肃孟庙”可能指的是某个庄严的宗教场所,而“冠袂先抠趋”则表现了一种对于礼仪和传统的尊重。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历史和个人境遇的一系列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