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季失天策,万方罹凶残。
皇祖称义旗,三灵皆获安。
圣期将申锡,王业成艰难。
盗移未改命,历在终履端。
彼汾惟帝乡,雄都信郁盘。
一月朔巡狩,群后陪清銮。
霸迹在沛庭,旧仪睹汉官。
唐风思何深,舜典敷更宽。
户蒙枌榆复,邑争牛酒欢。
缅惟剪商后,岂独微禹叹。
三后既在天,万年斯不刊。
尊祖实我皇,天文皆仰观。
隋季失天策,万方罹凶残。
皇祖称义旗,三灵皆获安。
圣期将申锡,王业成艰难。
盗移未改命,历在终履端。
彼汾惟帝乡,雄都信郁盘。
一月朔巡狩,群后陪清銮。
霸迹在沛庭,旧仪睹汉官。
唐风思何深,舜典敷更宽。
户蒙枌榆复,邑争牛酒欢。
缅惟剪商后,岂独微禹叹。
三后既在天,万年斯不刊。
尊祖实我皇,天文皆仰观。
这首诗描绘了唐玄宗在位时期的辉煌景象,反映了皇帝的威仪和国家的安定。开篇“隋季失天策”指的是隋末乱世,接着“万方罹凶残”形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然而,在“皇祖称义旗”一句中,诗人提到唐朝的建立,皇帝高举正义的旗帜,三灵(天、地、人)得以安宁。
“圣期将申锡”预示着新的时代即将到来,国家大业正在艰难中成长。尽管“盗移未改命”表明仍有不稳定因素,但诗人坚信这些困难终将过去。“历在终履端”则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慨。
“彼汾惟帝乡,雄都信郁盘”中,“帝乡”指的是皇帝的祖先之地,即唐朝的发源地,而“郁盘”形容宫城雄伟壮丽。接着,“一月朔巡狩,群后陪清銮”描绘了皇帝在新年初一进行的巡视和狩猎活动,以及随行的诸侯们。
“霸迹在沛庭,旧仪睹汉官”则是对历史遗迹的追忆,其中“霸迹”可能指的是古代帝王留下的足迹,“沛庭”则与周文王有关。诗人通过这些象征性的话语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制度的尊重。
随后,“唐风思何深,舜典敷更宽”一句展示了唐朝文化的繁荣与广博,以及对古代圣贤(如舜)思想的推崇。“户蒙枌榆复,邑争牛酒欢”则描绘了一种和谐安宁的社会景象,其中“户蒙”意味着家家户户都蒙受了皇恩,“邑争”指的是城镇之间的友好竞争。
诗歌最后两句“缅惟剪商后,岂独微禹叹”表达了对古代圣王(如禹)的怀念与敬仰。结尾“三后既在天,万年斯不刊”则是对皇祖的尊崇,以及希望这种荣耀能够传承千秋万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唐朝盛世的自豪与乐观,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之情。
仰首青冥。兴亡事、如何杳昧无凭。
狼吞豕突,名士对泣新亭。
手挈江山还晋主,自来只有宋宁陵。那曾听。
新洲鬼语,赤帝神灵。
依然文加九锡,止燕秦乍定,草草还京。
英雄割据,横槊尚有干城。
未知何心宝祚,只俄顷、萧齐将代兴。
叹瓜步、留佛狸祠在,社鼓声声。
几日春深,疏烟瘦尽梨花影。
偎人不肯诉衷肠,只恁双眸炯。已是情慵意冷。
更魂消、迎桃嫁杏。寒枝拣尽,莫误平生,年年浮梗。
举酒当筵,试听玉笛声声哽。
早知如此别离难,应拒传笺,请有约、都成画饼。
呼江头、归船久等。可容商略,且漫开帆,今天风猛。
乞巧才过,又看霜月匆匆度。
烛奴灯婢早安排,专等斜阳暮。净扫梧桐院宇。
谢天公、收回阵雨。小儿伶俐,先把年华,闲中偷数。
香雾缤纷,夜阑摇曳芙蓉炬。
星星明灭晚风前,烛泪浓如许。何必名山净土。
供香花、家家笑语。两年月小,小作生辰,明年重补。
花信匆匆度。算春来、懵懂一醉,绿阴如许。
万紫千红飘零尽,凭仗东风送去。
更不问、埋香何处。
却笑痴儿真痴绝,感年华、写出伤心句。
春去也,哪能驻。浮生大抵无非寓。
漫流连、鸣鸠乳燕,落花飞絮。
毕竟韶华何尝老,休道春归太遽。
看岁岁、朱颜犹故。
我亦浮生蹉跎甚,坐花阴、未觉斜阳暮。
凭彩笔,绾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