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楞匝地逼虚空,拾级齐云迩梵宫。
宝铎希声风在下,鬓珠无影日当中。
鸟窠直上窥天险,雁塔频登识化工。
夜半金轮峰顶月,清光还与此山同。
四楞匝地逼虚空,拾级齐云迩梵宫。
宝铎希声风在下,鬓珠无影日当中。
鸟窠直上窥天险,雁塔频登识化工。
夜半金轮峰顶月,清光还与此山同。
这首诗描绘了螺顶浮图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佛塔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美妙画面。
首句“四楞匝地逼虚空”,以“四楞”形容佛塔的棱角,形象地表现了塔身的高耸入云,几乎触及天际,营造出一种宏伟壮观的气势。接着,“拾级齐云迩梵宫”进一步描绘了攀登佛塔的过程,仿佛能与云齐平,接近那神圣的梵宫,暗示了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宝铎希声风在下”一句,通过“宝铎”(佛塔上的铃铛)的静默,反衬出下方风的轻拂,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而“鬓珠无影日当中”则以太阳正中时分,佛塔周围的光影变化,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佛塔永恒不变的特质。
“鸟窠直上窥天险,雁塔频登识化工”两句,运用对比手法,通过鸟儿与人类的视角,分别从自然与人文的角度,赞美了佛塔的雄伟与工艺的精湛。鸟儿直上天空,窥视天险,象征着对未知的探索;人类频繁登塔,体现了对艺术与智慧的追求。
最后,“夜半金轮峰顶月,清光还与此山同”描绘了夜晚佛塔顶上明月的景象,月光如同金色的轮盘,照亮了山峰,与山同辉,寓意着佛光普照,心灵得以净化与升华。
整首诗通过对佛塔及其周围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室如蜗牛庐,气若炊饭甑。
身无六尺长,当午意已病。
今朝忽破颜,夥此佛宇盛。
长廊引雄风,爽气回秋令。
老僧喜客来,簟竹铺绿净。
书生苦易足,妙兴发觞咏。
枯棋响雷雹,新唱杂雅郑。
放怀百念空,纵饮双瓶罄。
我衰本蒹葭,玉树纷照映。
忽惊涉瀛洲,骤喜陪鹤乘。
日昳尚踌躇,欲去不忍径。
归来掩关卧,汗雨复流胫。
赐沐幸许休,命驾何妨更。
直道逢人多龃龉,高怀向我最恢疏。
不贪但守司城宝,无泽应辞季武车。
池种青莲看妙净,庭栽翠竹悟真如。
何年来过溪堂饭,小圃携篮自摘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