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全椒山中道士》
《寄全椒山中道士》全文
唐 / 韦应物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quánjiāoshānzhōngdàoshì
táng / wéiyìng

jīncháojùnzhāilěngniànshānzhōng

jiànshùjīngxīnguīláizhǔbáishí

chípiáojiǔyuǎnwèifēng

luòmǎnkōngshānchùxúnxíng

注释
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
山中客:指全椒县西三十里神山上的道士。
涧:山间流水的沟。
束:捆。
荆薪:杂柴。
白石:指山中道士艰苦的修炼生活。
瓢:将干的葫芦挖空,分成两瓣,叫做瓢,用来作盛酒浆的器具。
风雨夕:风雨之夜。
空山:空寂的深山。
行迹:来去的踪迹。
注释2

白石: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后的农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煮。

翻译
今天郡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隐居的人。
你一定在涧底打柴,回来以后煮些清苦的饭菜。
想带着一瓢酒去看你,让你在风雨夜里得到些安慰。
可是秋叶落满空山,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迹?
译文

今天在官邸斋舍中觉得冷清,

忽然想起隐居全椒山的友人。

他或许正在山涧底捆绑柴荆,

回到家里点火熬煮白石充饥。

我本想捧持一瓢醇香的美洒,

在这风凉雨冷的秋夜去拜访。

然而满山遍野尽是纷纷落叶。

到何处去找寻老朋友的足迹?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冷清的郡斋中,忽然想起深山中的隐逸之人。官员心中涌现出隐者在溪底采集荆薪作为柴火,归来后用这些柴火煮沸白石,以此取暖和煮食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官员想要携带一瓢酒,穿越风雨去慰问山中的朋友,但落叶纷飞,无从寻觅隐者的行踪。

这首诗通过对比官府与山林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远方友人深情的思念,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界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同时,诗中的意象也暗示着一种超脱世俗、隐逸求真的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韦应物

韦应物
朝代:唐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生辰:737~792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猜你喜欢

法逸云尝记堕城时番人追逐时回观平江变为瓦砾时只此便是息心处也师云何止息心

三处莫忘真是药,两针不蓄亦无妨。

浑身劫得燖鸡尽,始好参禅作歇场。

(0)

送炬禅者归宁亲

出门烟水正茫茫,体露金风木叶黄。

父母未生前一句,不知何地是家乡。

(0)

示昙禅者

数椽茅屋海门边,云水生涯祇任缘。

逸足懒收支遁马,清香聊种远公莲。

欲干世上千钟禄,何似林间一觉眠。

异日果来期款曲,为君芥子纳三千。

(0)

广瑞岩和尚呼主人公诺·其二

主人公诺听我道,贪名逐利何时了。

争如识取自家珍,灵光灼灼无边表。

(0)

和尧峰泉老.西隐

匿影长嫌山未深,闭门莫放俗尘侵。

如今满眼事奔走,欲对何人话此心。

(0)

和尧峰泉老.碧玉沼

深静含秋一鉴宽,清甘聊酌齿牙寒。

灵岩自笑荒山骨,明月泉悭祇欲乾。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