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衣食尔,所适饱与温。
逮其得志间,归心负初言。
少壮慕富贵,老大忧子孙。
此心本无累,利欲令智昏。
嗟我复何为,未能返丘园。
物外恐难必,开图对一尊。
人生衣食尔,所适饱与温。
逮其得志间,归心负初言。
少壮慕富贵,老大忧子孙。
此心本无累,利欲令智昏。
嗟我复何为,未能返丘园。
物外恐难必,开图对一尊。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追求与内心真实意愿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人生衣食尔”,指出人们在生活中的基本需求是衣食住行,而“所适饱与温”则强调满足这些基本需求的重要性。接着,“逮其得志间,归心负初言”两句,描绘了人在实现个人目标或欲望后,往往发现自己背离了最初的价值观或承诺,这种反差体现了人性中复杂的情感和道德抉择。
“少壮慕富贵,老大忧子孙”反映了人们在不同生命阶段的不同追求,年轻时可能向往物质的丰富和社会地位的提升,年老时则可能担心后代的福祉。然而,“此心本无累,利欲令智昏”揭示了利益和欲望有时会蒙蔽人的理智,让人忘记内心的真正愿望和追求。
最后,“嗟我复何为,未能返丘园”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现状的反思和无奈,虽然渴望回归自然和宁静的生活(“返丘园”),但现实的束缚让他难以实现这一愿望。“物外恐难必,开图对一尊”则进一步说明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面对这种差距时的无力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人在追求与放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以及对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