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莼羹七里尸,两般滋味岂难知。
建春不幸成繻葛,割尽流苏定此时。
千里莼羹七里尸,两般滋味岂难知。
建春不幸成繻葛,割尽流苏定此时。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陈普的《咏史》其一。诗中以“千里莼羹”和“七里尸”两个鲜明对比的意象,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千里莼羹"通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享受,而“七里尸”则象征着悲惨的死亡或困厄。诗人通过将两者并置,暗示了建春(可能是历史上的某个人物)从繁华到衰败的境遇,其不幸的命运如同繻葛(一种植物,常用于比喻困厄),即使割尽流苏(可能指奢华的生活装饰),也无法改变其注定的悲剧结局。
整首诗寓言性强,语言简练,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出对世事无常、人生沉浮的深刻理解,具有强烈的讽刺和历史反思意味。
斗柄在戌寒始威,荒郊草木萋以腓。
腾腾晓日明晴晖,相于二子驰骖騑。
镵天山色横翠微,鸟道诘屈人迹希。
路旁栝柏莽十围,山鸟惊觉鸣且飞。
閕然野寺开双扉,青红古佛长而颀。
画壁荒怪无是非,山僧迎客病已痱,香积索寞缠蛜蝛,厥辞怪伟无刺讥。
落叶飒沓飘秋衣,游兴颇极振策归。
嗟哉胜地空依稀,安得卜筑来耕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