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花犹未堕蒿莱,拄杖浓阴踏径苔。
鱼鸟都于吾辈惯,江山转忆昔人来。
观空应叩铺金地,遣累频斟酿玉醅。
归把清诗慰岑寂,一庭繁雨缀青梅。
残花犹未堕蒿莱,拄杖浓阴踏径苔。
鱼鸟都于吾辈惯,江山转忆昔人来。
观空应叩铺金地,遣累频斟酿玉醅。
归把清诗慰岑寂,一庭繁雨缀青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游旧地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与往昔的怀念之情。
首联“残花犹未堕蒿莱,拄杖浓阴踏径苔”,描绘了春末夏初时节,残花尚未凋零,点缀在荒草之中,诗人手持拐杖,在浓密的树荫下,踏着青苔小径,缓缓前行。这里通过“残花”、“蒿莱”、“拄杖”、“浓阴”、“径苔”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伤感的氛围。
颔联“鱼鸟都于吾辈惯,江山转忆昔人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观察到鱼儿和飞鸟似乎对其有着某种习惯性的亲近,而面对壮丽的山川,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过往的友人。这两句通过“鱼鸟”、“江山”、“昔人”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颈联“观空应叩铺金地,遣累频斟酿玉醅”,则转入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诗人想象自己在一片铺满黄金的地面上叩问空灵,以此排遣心中的烦忧,频繁地品尝着醇厚的美酒。这一联通过“观空”、“铺金地”、“遣累”、“酿玉醅”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寻求心灵解脱的过程。
尾联“归把清诗慰岑寂,一庭繁雨缀青梅”,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归家后,以清新的诗歌来抚慰内心的孤寂。在庭院中,繁密的雨水点缀着青梅,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这一联通过“清诗”、“岑寂”、“繁雨”、“青梅”等元素,既呼应了开头的自然景象,也体现了诗人通过创作来寻找心灵寄托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自我心灵世界的探索。
谁尝失之,群起竞逐。不见泰山,一得百覆。
文王之囿,草羡泉足。生逢兹辰,呦呦攸伏。
屈子悼芙蓉,胡于木末采。
谁欤变秋树,水花俨高垲。
本非莲藕类,稍稍具姿彩。
厥植亦匪贞,朝泽暮已痗。
叔世尚浮卉,貌取实故萎。
吾庐百昌戕,一二此根在。
无奈儿女曹,爱之若芳茝。
曾不如荞穄,足用拯疲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