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蓝胜已奇,乔木秀山姿。
名不受嬴污,干曾闻偃为。
惟应风入耳,谁得斧斯之。
点笔成吟处,童童影未移。
精蓝胜已奇,乔木秀山姿。
名不受嬴污,干曾闻偃为。
惟应风入耳,谁得斧斯之。
点笔成吟处,童童影未移。
这首诗描绘了万松寺的自然美景与禅意深沉的氛围。诗人以“精蓝胜已奇”开篇,赞美寺庙的非凡之处,接着“乔木秀山姿”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壮丽与生机。通过“名不受嬴污,干曾闻偃为”,诗人表达了对寺庙超凡脱俗、不染尘世之气的赞誉。
“惟应风入耳,谁得斧斯之”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风声与斧声融入其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最后,“点笔成吟处,童童影未移”则暗示了诗人在此地创作时的灵感与心境,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留下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万松寺及其周边景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幽宁静的禅宗气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和追求。
易嬴为吕秦已亡,不待肉袒军门降。
避世不但桃源人,秦宫女子华山藏。
草衣木食猿鹤侣,花开叶脱惊寒暑。
咸阳回首楚炬红,百二山河谁是主。
忆昔同随玉辇踪,承恩直入阿房宫。
屈指于今几人在,白杨冢上生悲风。
蛾眉羞见秦为虏,宁化山头石,不作降王妇。
谁道人生妇人苦,秦宫莫叹成劫灰,君不见当时骊山哭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