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一月二十七日冬至》
《十一月二十七日冬至》全文
元 / 朱德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捲地颠风响怒雷,一宵天上报阳回。

日光绣户初添线,雪意屏山欲放梅。

双阙倚天瞻象魏,五云书彩望灵台。

江南水暖不成冻,溪叟穿鱼换酒来。

(0)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朱德润的《十一月二十七日冬至》描绘了冬至时节的自然景象与生活气息,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细腻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句“捲地颠风响怒雷”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开篇,描绘了一场狂风大作、雷声轰鸣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冬至前后天气的剧烈变化。接下来,“一宵天上报阳回”则转折到第二天清晨,阳光重新照耀大地,象征着冬至之后白昼渐长,春天的气息开始回归。

“日光绣户初添线”一句,将日光比作绣户上的细线,形象地表现了阳光逐渐增强的过程,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而“雪意屏山欲放梅”则通过“雪意”与“梅”的预示,巧妙地表达了冬去春来的自然规律,梅花的开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双阙倚天瞻象魏,五云书彩望灵台”两句,借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场所,表达了对国家政权和神明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这里的“双阙”、“象魏”、“五云”、“灵台”等词语,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秩序和宇宙和谐的向往。

最后,“江南水暖不成冻,溪叟穿鱼换酒来”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温暖画面,溪边的老翁在温暖的水中捕鱼,然后用鱼换取酒,享受着冬至后的第一缕温暖。这一场景既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也反映了人们在自然变化中寻找生活乐趣的精神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冬至时节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敏感观察和对生活细节的深刻体悟,充满了对自然美和人间情的赞美。

作者介绍

朱德润
朝代:元

(1294—1365)睢阳人,徙吴中,字泽民。工画山水人物,能诗,善书。仁宗延祐末荐授应奉翰林文字,兼国史院编修。英宗嗣位,出为镇东儒学提举,后弃官归。顺帝至正中,起为行中书省照磨,摄守长兴。有《存复斋集》。
猜你喜欢

赠日者邹生

贤不必通愚不穷,悠悠无处问苍穹。

可怜富贵君之柄,断在山人指掌中。

(0)

寄赠华阳洞隐者·其二

天上神仙白玉扉,春云谁绣六铢衣。

人间传得新诗句,为有高僧到紫微。

(0)

送犊鼻裈与任敦夫

任翁何为穷,一性共癖左。

不妄取芥粒,甘似西山饿。

短褐结郭丝,犊鼻讵穿破。

当时北阮贫,矫枉几太过。

肯揭长竿头,恐亦是奇货。

岂惟宜跻升,抑自利顿挫。

济河不撷褰,秃尾正便坐。

迟行少前跋,趋急或后簸。

刀尺初与形,虮虱已相贺。

平生马鞍间,髀肉已稍磨。

此既身之章,十年共起卧。

必以狐裘易,顾我应难和。

子赋从军乐,城垆始烦瘅。

服之远行迈,百步无一蹉。

尔来玉泉老,以此劝勤怠。

犹忆当时庾岭前,传衣正是普通年。

问道未馀衣下事,寥寥千载不相传。

(0)

杂言二章送柳慎徽赴道州教授·其二

白发柳夫子,政是柳州孙。

谭经能解颐,经纶出其门。

彼美苍梧士,纫服得兰荪。

抽身朱墨间,初知儒者尊。

报国直以人,不类一饭恩。

山中多散材,著意采蟠根。

(0)

除草

绿茵春葄暖无加,醉眼蒙茸缬万花。

闻道芟夷殊不恶,直须着意认兰芽。

(0)

送张少卿赴召十首·其二

四海倾瞻调鼎手,朝廷侧席待伊周。

江城父老休遮道,可是星车肯少留。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