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神仙白玉扉,春云谁绣六铢衣。
人间传得新诗句,为有高僧到紫微。
天上神仙白玉扉,春云谁绣六铢衣。
人间传得新诗句,为有高僧到紫微。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楙的作品,名为《寄赠华阳洞隐者(其二)》。诗中通过对天界神仙世界和人间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
首句“天上神仙白玉扉”,描绘了一幅天界神仙之门由白玉制成的壮丽场景,展示了一个纯洁、高贵的精神世界。这里的“白玉”象征着纯净和美好,而“神仙”则代表了超凡脱俗的存在。
次句“春云谁绣六铢衣”,通过问句的形式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追求。在这里,“春云”是季节的象征,也暗示着变化和生机;“六铢衣”则是一种华丽的服饰形象,用以比喻春天多彩的景色。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无限向往。
第三句“人间传得新诗句”,是说在人间流传着新的诗句,这里的“新诗句”可能指的是诗人的自创作品,或是对当时流行的诗歌风格的一种肯定。通过这句话,诗人表达了自己与世俗文艺交流的意愿,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
末句“为有高僧到紫微”,则转向了一位高僧的到来。“紫微”在古代星官中指的是帝王所居之处,这里用以比喻隐者的住所。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这位高僧到来的期待,或许是对其精神追求的一种认同。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天界与人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寻精神净土的渴望。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以及对高僧到来的期待或认同。
感君惠我二柏树,为君试写万松图。
醉中落笔无远近,醒后看之亦扶疏。
梦入天台第几峰,千岩万壑尽苍松。
晴宵白昼作风雨,屈枝老干蟠虬龙。
闻道此中堪避世,服松餐柏固元气。
祗因轩冕误长生,佳树移来想高致。
野人家在沧海浔,顿令蓬户罗清阴。
病来已弃大夫职,老去能参般若心。
吁嗟乎得此二柏树,何啻双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