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赠华阳洞隐者·其二》
《寄赠华阳洞隐者·其二》全文
宋 / 李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天上神仙白玉扉,春云谁绣六铢衣。

人间传得新诗句,为有高僧到紫微。

(0)
翻译
天上的神仙居住在洁白如玉的门扉中
春天的云彩仿佛被谁绣上了轻盈的六铢衣
注释
天上:指天空或者仙境。
神仙:神话传说中的超自然人物。
白玉扉:形容门像白玉一样纯洁无暇。
春云:春天的云彩。
谁绣:疑问,不知何人所为。
六铢衣:古代极轻薄的丝织衣物,象征仙人的飘逸。
人间:凡间,现实世界。
新诗句:新颖或流传的诗句。
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侣。
紫微:中国古代星官名,也指皇宫或天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楙的作品,名为《寄赠华阳洞隐者(其二)》。诗中通过对天界神仙世界和人间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

首句“天上神仙白玉扉”,描绘了一幅天界神仙之门由白玉制成的壮丽场景,展示了一个纯洁、高贵的精神世界。这里的“白玉”象征着纯净和美好,而“神仙”则代表了超凡脱俗的存在。

次句“春云谁绣六铢衣”,通过问句的形式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追求。在这里,“春云”是季节的象征,也暗示着变化和生机;“六铢衣”则是一种华丽的服饰形象,用以比喻春天多彩的景色。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无限向往。

第三句“人间传得新诗句”,是说在人间流传着新的诗句,这里的“新诗句”可能指的是诗人的自创作品,或是对当时流行的诗歌风格的一种肯定。通过这句话,诗人表达了自己与世俗文艺交流的意愿,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

末句“为有高僧到紫微”,则转向了一位高僧的到来。“紫微”在古代星官中指的是帝王所居之处,这里用以比喻隐者的住所。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这位高僧到来的期待,或许是对其精神追求的一种认同。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天界与人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寻精神净土的渴望。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以及对高僧到来的期待或认同。

作者介绍

李楙
朝代:宋

李楙,字子才,江宁(今江苏南京)人(清光绪《句容县志》卷一八中)。今录诗二首。
猜你喜欢

秋日同诸公登清泠台

灵峰起千仞,高台郁岑寂。

烟萝穷攀登,林谷恣探历。

凭高一长啸,顿觉万缘息。

长江天际来,茫茫去无极。

黄花点醉衣,落叶满行迹。

万籁送天声,连山起秋色。

更听白猿啼,东林澹将夕。

(0)

山水图

云来双岫阴,鸟下千林晚。

恍惚月明时,扁舟辋川返。

(0)

静海逢炒米店旧主人甲辰下第曾饭其家

萧条野店大河滨,三十年前旧主人。

今日相逢无限意,一裘犹记苦风尘。

(0)

赠诸豪寺中观水二绝句·其一

矮矮山门向渚开,小桥断岸傍经台。

此中谁动观濠兴,遥想慈航送酒来。

(0)

题万松图谢客惠双柏树

感君惠我二柏树,为君试写万松图。

醉中落笔无远近,醒后看之亦扶疏。

梦入天台第几峰,千岩万壑尽苍松。

晴宵白昼作风雨,屈枝老干蟠虬龙。

闻道此中堪避世,服松餐柏固元气。

祗因轩冕误长生,佳树移来想高致。

野人家在沧海浔,顿令蓬户罗清阴。

病来已弃大夫职,老去能参般若心。

吁嗟乎得此二柏树,何啻双南金。

(0)

雪后见树凇二首·其一

未到春风里,忽惊树树花。

寒光凝涧壑,野气乱烟霞。

远路归樵子,何枝栖暮鸦。

伫看消曙色,错认是瑶华。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薛蕙 洪适 王之道 文天祥 林朝崧 李俊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