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董太史二首·其一》
《寄董太史二首·其一》全文
明 / 胡应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作赋俱青鬓,携书共赤墀。

我怀三秀草,君夺万年枝。

鸾鹤甘泉殿,鱼龙太液池。

当年六桥柳,能记共含卮。

(0)
鉴赏

此诗《寄董太史二首(其一)》由明代诗人胡应麟所作,通过对董太史的描绘,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感与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作赋俱青鬓”,以“青鬓”形容年轻时的董太史与自己一同创作赋文,既表达了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也暗示了两人在文学上的共同追求与合作。接着,“携书共赤墀”进一步描绘了两人共同研读书籍、探讨学问的情景,赤墀象征着知识的殿堂,体现了深厚的学术情谊。

“我怀三秀草,君夺万年枝”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三秀草”比作自己心中的珍稀之物,而“万年枝”则象征董太史的卓越成就或辉煌事业,表达了对董太史才华的赞赏和对其未来成功的期待。

“鸾鹤甘泉殿,鱼龙太液池”两句,通过“鸾鹤”与“鱼龙”的意象,分别对应于董太史的高洁品格与非凡才能,甘泉殿与太液池则是古代皇家园林中的象征,暗示董太史如同仙鹤般高雅,又如鱼龙般活跃于广阔的知识海洋中。

最后,“当年六桥柳,能记共含卮”以“六桥柳”为背景,回忆起往昔与董太史共饮的欢乐时光,含卮则意味着举杯畅饮,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情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董太史的才华与成就,更表达了诗人对其深厚友谊的怀念与敬仰,是一首充满人文情怀的佳作。

作者介绍
胡应麟

胡应麟
朝代:明   字:元瑞   号:少室山人

(1551—1602)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猜你喜欢

九月晦日同王惠州王础尘连双河诸公集石公精舍送秋同限蕉字松字二首·其二

鸿来燕去各从容,白帝将归驾白龙。

且让羲和旋北陆,尚馀朝爽在西峰。

千卮醳醳忘忧酒,百尺青青偃盖松。

暮别山门尚回首,数声犹是此秋钟。

(0)

题王茂名令诒南行图

大才何处不闲身,百里新花况值春。

五斗已馀供鹤米,一官仍作著书人。

(0)

岁除杂感十首·其三

雨泽今秋少,萧条井里间。

海田增斥卤,溪水失潺湲。

一日蜡谁乐,终年农共闲。

贫家繁食指,僮仆渐思删。

(0)

西湖送春次王紫诠使君韵十首时积雨八旬矣四月朔日积雨偶晴故有此作寄余索和十首·其六

青泥亭子石阑干,高冢累累照水寒。

泉下朝云何处所,偈中如露未曾乾。

蝇能远道因随骥,草有馀香不让兰。

试问钱塘苏小墓,清明寒食几人看。

(0)

寿孟母王太夫人

八座夫人古所尊,况闻勋业满乾坤。

三千桃实开嘉燕,百二秦关是旧恩。

处处甘棠南与北,重重彩服祖和孙。

湟川政化清如水,好寄梅花入寿樽。

(0)

木末

芙蓉芳不染,灼灼出清澜。

自入骚人赋,真从木末看。

夏秋无异候,醒醉未殊观。

莫咏寒山句,寒山本自寒。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