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史》
《读史》全文
宋 / 林希逸   形式: 古风

有人读史不读经,史在目前经杳冥。

有人读经不读史,经有道腴史泥滓。

我云经史无异同,八窗八面俱玲珑。

经为律兮史为案,古来已断与未断。

是贤是圣何世无,贤圣身全此身散。

既息而消消又息,便是先天后天易。

何祸非福吉非凶,何成非毁始非终。

西麟绝笔汉纪凤,晋马食曹江化龙。

千龄万载事不尽,总是禅机与道锋。

乃知庞眉太史有眼目,一家自作新机轴。

至今史法有凭据,残书断纪收成束。

拘儒足足笑杀人,白头苦向河汾续。

(0)
鉴赏

这首诗《读史》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通过对比“读史”与“读经”的不同态度和理解,探讨了历史与经典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生智慧的启示。

诗中首先提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阅读倾向:一种人专注于历史而不涉猎经典,认为历史就在眼前,而经典则深不可测;另一种人则专注于经典,忽视了历史的价值。接着,诗人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历史与经典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如同八面玲珑的窗户,相互映照,共同构成对世界的全面理解。

诗人进一步阐述,经典如同法律,历史则是案卷,两者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无论过去还是未来,都有其断定与未断定之处。贤明与圣人的形象在各个时代都存在,他们的身体虽然消散,但精神却得以传承。诗中提到“既息而消消又息,便是先天后天易”,暗示着生命与宇宙的循环变化,以及祸福、成毁之间的辩证关系。

最后,诗人引用历史上的两个典故——西麟绝笔的汉纪和晋马食曹的江化龙,强调历史的延续性和丰富性,指出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禅机与道锋。他赞扬了像太史这样的智者,能够洞察历史的真相,并独立思考,创作出新的见解。诗中还讽刺了那些拘泥于传统、不愿创新的学者,批评他们对历史的解读过于僵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历史与经典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个人智慧和人生哲学的启示,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独到见解和对知识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林希逸
朝代:宋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猜你喜欢

讲罢赐宴

御宴宏开左顺门,玉壶琼液满金尊。

经年乡国劳奔走,今日新沾雨露恩。

(0)

送支立司训京闱较艺毕还毗陵

麟经褒贬究宣尼,较艺京闱属命题。

深院下帘朝品藻,明窗批卷晚然藜。

桂香偏喜从人折,日色宁教过眼迷。

乡榜已开公道显,此行清誉许谁齐。

(0)

和陶诗.儗古九首·其六

庭树一何茂,风霜忽来兹。

万物有盛衰,人生贵知时。

我欲登太山,临流玩清淄。

彼中多名士,欲往还复疑。

相逢不易合,路遥非所辞。

念此兴叹息,悠悠劳我思。

君子贵一诚,终身行不欺。

前修有正路,千载同所之。

筌蹄亦何为,得意已忘诗。

(0)

题牡丹·其一

清平新调缓声歌,醉眼懵腾看锦窠。

今日江南林下见,满头白发泪流多。

(0)

重宿僧寺三首·其一

人稀院静户长扃,清磬泠泠已厌听。

欲涤平生尘土念,半函圆觉贝多经。

(0)

留鲁山县

黎庶凋残甚,惟馀朴俭风。

名因元子重,地本鲁王封。

抚恤无贤令,流移有惰农。

谁将于蔿曲,歌向五云中。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