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鼓鼕鼕南北村,老人相倚话柴门。
自从嘉祐初年后,直至元丰有稻孙。
社鼓鼕鼕南北村,老人相倚话柴门。
自从嘉祐初年后,直至元丰有稻孙。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社会生活的一幕,通过“社鼓”这一传统节日活动,展现了乡村的和谐与老人们的闲适生活。
首句“社鼓鼕鼕南北村”,以“社鼓”作为切入点,生动地描绘了在南北两个村庄中,社祭仪式上响起的鼓声,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这里的“鼕鼕”二字,形象地表现了鼓声的节奏感和力量感,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阵阵鼓声在空气中回荡。
接着,“老人相倚话柴门”,画面一转,聚焦于两位老人的形象。他们依靠着柴门,交谈着,享受着节日带来的宁静与温馨。这种场景温馨而平和,体现了老年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他们的生活态度——安详、知足且乐于分享。
后两句“自从嘉祐初年后,直至元丰有稻孙”,则将时间线拉长,从嘉祐年间(北宋时期)到元丰年间(北宋中期),通过“有稻孙”的描述,暗示了在这段时间里,农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有了更多的粮食收成,这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足,也象征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代乡村生活的和谐与美好,以及人们在传统节日中所感受到的幸福与满足。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也是对那个时代社会风貌的一种艺术再现。
谒帝趋双阙,宁亲入七闽。
莺歌闻上苑,龙剑跃延津。
日月开黄道,乾坤绕紫宸。
汉金增秩贵,晋马锡侯频。
辞陛龙颜喜,登堂鹤发新。
玺书辉两序,寿斝献千春。
客聚三山彦,家如万石淳。
云霓看五岭,雨露切青旻。
驿路花争锦,溪桥草绣茵。
东征应作赋,关吏候蒲轮。
檀槽细压,紫溜泠泠,滴碎珠千斛。鹔鹴初赎。
谁揩醒、卓女远山黛绿。朱樱小蹙。
风袅处、山香几曲。捧屈卮、徐露春芽,一样纤纤玉。
何事锦围翠簇。只枝头一点,买断金谷。灵犀轻嘱。
微酣后、记取夜来题目。双鬟趁逐。
扶俺向、碧纱厨宿。誇醉乡、还傍温柔,此际平生足。
积霰不知晚,泂然澄肺肝。
冰壶初世外,天镜忽林端。
一入清虚府,如斟沆瀣餐。
敲分兔杵细,舞散羽衣单。
束浪钱唐捲,飞花大庾残。
银疑千顷叠,玉忆万枝寒。
尽吐乾坤秘,平收海岱观。
野夫殊未足,欲借阆风翰。
自从书生好官职,万事都道书生力。
朱幡皂盖者谁子,满目疮痍救不得。
我兄昔作东平日,却罢逢迎劝耕织。
闾党豪宗伺嚬笑,郡国守相低颜色。
枳棘谁为凤凰叹,鹓雏颇遭老鸱嚇。
归去旅葵堂上多,种将菰米湖田瘠。
去年汝出东平道,父老初惊渐相识。
争献浊酒肥鸡猪,为言童稚今有室。
棠树已见堪把抱,汝鬓何由尚如漆。
武定风土亦不恶,临别殷勤怆今昔。
男儿光彩逐手生,将相功名到头识。
君不见汉家循吏黄颍川,亦要禾廛出三百。
上坐莫喧,下坐一言。今者食荠,焉知我酸。
南山有柏,朝牂暮斤。北山有柽,生而参天。
何以弹乌,请用随侯。何以攻革,请用吴钩。
案鹓从禽,命豹逐鼠。谓汝不捷,卒当僇汝。
迷阳升堂,国香道傍。土杯在坫,玉卮汲浆。
嫫母挟瑟,夷施幽闭。师涓教射,夔习击技。
磁石引金,阿锡禦冰。扬舲太行,骋骏洞庭。
寄愁九天,渺旷无梯。埋忧九渊,沈深无蹊。
千日之外,中山曷力。百岁而往,司命奚德。
金丹在口,噤不能餐。岂无永生,逝者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