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放帆疾,长塘水气昏。
濑声微引棹,灯影远知村。
鱼罶承舟隐,津人辩路喧。
卧惊传柝起,风急到城门。
落日放帆疾,长塘水气昏。
濑声微引棹,灯影远知村。
鱼罶承舟隐,津人辩路喧。
卧惊传柝起,风急到城门。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泛舟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动态交织的美。
首句“落日放帆疾”,描绘了太阳即将下山时,诗人迅速放舟的情景,既表现了时间的紧迫,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急切或期待。接着,“长塘水气昏”一句,通过“水气昏”的景象,营造出夜晚朦胧、略带神秘的氛围。
“濑声微引棹”中,“濑声”指水流经过石头或沙地时发出的声音,这里以声音引导船桨的动作,生动地展现了划船的过程。“灯影远知村”则通过远处村落的灯火,勾勒出夜色中的村庄轮廓,增添了一抹温馨与远方的期待。
“鱼罶承舟隐”描绘了舟行水面,鱼笱(捕鱼的竹笼)似乎与舟影融为一体,隐匿于水中,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暗含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津人辩路喧”则通过渡口人的喧闹,反衬出夜的宁静,同时也透露出人间烟火的气息。
最后,“卧惊传柝起,风急到城门”两句,描述了诗人因听到更夫敲击木梆的声音而惊醒,随即起身,感受到急促的风声,最终到达城门。这一系列动作和感受,不仅展现了夜行的紧张与匆忙,也蕴含了对安全归家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夜晚泛舟的场景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生活细节的敏感捕捉。
月晕竟无风,亦复无社雨。
俗谚犹不验,况乃古书语。
客子上桐江,清晓发鸣橹。
如何秋令半,犹此苦剧暑。
爬肤垢满爪,汗流如炊煮。
今年夏苦寒,悬知当有许。
二僧昨同舟,斗酒取无所。
竟夕卧复起,饥渴相尔汝。
向背迷星辰,回环莽洲渚。
谁家火独明,浩叹感今古。
仲秋久不雨,残暑气犹郁。
昼梦化飞鸿,青冥脱罗罻。
果有叩门者,嘉招为湔祓。
林下见高人,杯中得佳物。
世故万不平,如利剑一刜。
何况诗家流,谈锋出奇倔。
味同本道合,心敬匪貌屈。
维兹古琳宫,岿然金碧屹。
生云石巑岏,荫日树蓊蔚。
更有竹万竿,风梢互披拂。
黄冠作何行,享此傲簪绂。
吾侪许借景,仙意亦彷佛。
其徒传异书,升空白日歘。
腐儒早知命,灵丹未甘乞。
座间亦有赋,肠枯语言吃。
崖根茗泉深,尚留一再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