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负高世资,冥冥寄浮俗。
卞子去不归,何人辩荆玉。
鬻舂意不浅,污迹身岂辱。
鸾铩乐迍邅,虬蟠甘窘束。
五噫谲且正,可以见心曲。
独负高世资,冥冥寄浮俗。
卞子去不归,何人辩荆玉。
鬻舂意不浅,污迹身岂辱。
鸾铩乐迍邅,虬蟠甘窘束。
五噫谲且正,可以见心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名为《咏史》。诗中蕴含深厚的历史感慨和个人情怀。
"独负高世资,冥冥寄浮俗。"
这里的“独负高世资”可能指诗人自己承载着高远的理想与抱负,而“冥冥寄浮俗”则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仿佛诗人在精神上已经与尘世隔绝。
"卞子去不归,何人辩荆玉。"
“卞子”通常指的是古代贤良之士,这里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人物或诗人的理想化身。他们“去不归”意味着永远离开了世间,而“何人辩荆玉”则是在问谁能理解并评判那些被尘封的、久远的事物和真理。
"鬻舂意不浅,污迹身岂辱。"
“鬻舂意不浅”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事件或人物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探究,而“污迹身岂辱”则可能是在说即使身处污浊的世界,也不会玷污自己的清白。
"鸾铩乐迍邅,虬蟠甘窘束。"
这里使用了多个古代乐器和动物来形容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鸾铩”、“虬蟠”都是古代乐器的名称,而“甘窘束”则可能是在形容一种愉悦而又略带忧郁的情绪。
"五噫谲且正,,可以见心曲。"
“五噫”可能是指某种程度或某个方面,“谲且正”则表达了一种探求真理的态度。而“可以见心曲”则在说通过这种探求和思考,可以洞察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与个人情感的深沉。诗人以一种超脱世俗的视角来审视历史,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在污浊的现实中保持内心清明的决心。这不仅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也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历史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