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竹鸣飕飕,枫林落摵摵。
霜风晚逾响,草屋日之夕。
远烧昏始红,高月淡未白。
牧笛忽飞声,断续前坡隔。
柴门各家食,镫火出树隙。
古路寒烟平,何处见人迹。
篱竹鸣飕飕,枫林落摵摵。
霜风晚逾响,草屋日之夕。
远烧昏始红,高月淡未白。
牧笛忽飞声,断续前坡隔。
柴门各家食,镫火出树隙。
古路寒烟平,何处见人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山野的画面。诗人通过"篱竹鸣飕飕"和"枫林落摵摵",生动地展现了秋风摇动竹林,枫叶飘落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霜风晚逾响"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寒冷,"草屋日之夕"则点明了诗人身处简朴的乡村生活之中。
随着天色渐暗,"远烧昏始红"描绘了远处的炊烟在暮色中染上一抹暖红,"高月淡未白"则暗示月亮升起但尚未完全明亮,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朦胧之美。"牧笛忽飞声"引入了悠扬的笛声,打破了寂静,"断续前坡隔"则让这声音显得更加遥远而神秘。
"柴门各家食"描绘了村民们各自回家准备晚餐的情景,"镫火出树隙"则透过树影看到微弱的灯光,显示出生活的烟火气。最后两句"古路寒烟平,何处见人迹"以空旷的古道和袅袅寒烟,表达了诗人对人踪罕至的山野景象的感慨,流露出淡淡的孤寂与静谧。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夜山村图,展现出自然景色与人间生活的和谐交融,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
居爱柳巷名,不见柳婀娜。
应如青白杨,住萧慎何妥。
主人频年出,传座喜招我。
气和风日闲,生槃乐笑瑳。
帘户争春新,瓶梅红欲哆。
并州此故乡,家山榜檐左。
门临小秦淮,水生促行舸。
暂聚聊尽欢,苦吟讥饭颗。
下直常扃关,轩窗四绕山。
时时看青翠,长此对孱颜。
山色朝朝见,未睹真山面。
一朝风雨来,气象千万变。
变态竟若何,缕缕起微波。
须臾潮汐涌,又或露青螺。
露处忽已没,有无皆恍惚。
迷离山叠山,云与山俱活,却就连天浪,摹拟山形状。
清风飒尔吹,依旧山容放。
瞥见叹观止,徐徐思至理。
君子蕴经纶,不测总如此。
当其无事日,岂有异人术。
遇合会风云,虎变应彷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