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颊上秋色,朔漠寇南来。
斧螗锋猬棼集,腥雾扫难开。
细看眼前局面,惊落人间匕箸,砥柱者谁哉。
熊虎贾馀勇,狐兔等轻埃。炮雷轰,戈日耀,阵云排。
不图风定波息,谈笑静长淮。
休诧穿杨妙手,乘早闹蓝抽脚,谁拙又谁才。
束起楼兰剑,归钓子陵台。
枣颊上秋色,朔漠寇南来。
斧螗锋猬棼集,腥雾扫难开。
细看眼前局面,惊落人间匕箸,砥柱者谁哉。
熊虎贾馀勇,狐兔等轻埃。炮雷轰,戈日耀,阵云排。
不图风定波息,谈笑静长淮。
休诧穿杨妙手,乘早闹蓝抽脚,谁拙又谁才。
束起楼兰剑,归钓子陵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水调歌头·其十七》。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写战争场景和后续平静生活转变的诗句。
"枣颊上秋色,朔漠寇南来。" 这两句描述了一种肃杀而又萧瑟的秋天气氛,一方势力从北方压境而至,带有一种战争即将爆发的紧张感。
"斧螗锋猬棼集,腥雾扫难开。" 这两句则具体描绘了战场上的残酷和血腥,以及尸体堆积如山,雾气中带着血腥味道,不易散去。
"细看眼前局面,惊落人间匕箸,砥柱者谁哉。" 这两句诗人的目光细致观察战场上的惨状,战死者的尸体堆积如同山丘,让人不禁感慨。
"熊虎贾馀勇,狐兔等轻埃。炮雷轰,戈日耀,阵云排。" 这几句则描绘了战斗的激烈和勇猛的战士,以及硝烟弥漫、兵器交加的战争景象。
接着诗人转折写道:"不图风定波息,谈笑静长淮。休诧穿杨妙手,乘早闹蓝抽脚,谁拙又谁才。" 这里描述了战后的一种平和安宁,人们在长江边上闲聊、享受着清晨的凉爽,这与前文的战争场面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束起楼兰剑,归钓子陵台。" 则表达了诗人收敛心志,回归宁静生活的意愿,将军事斗争的锋芒藏于心底,回到自己内心的平静所在。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强烈对照,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平和生活的向往。
兹上人,号云海,一脉曹溪镇长在。
何年杯渡东海门,拾得海底珊瑚根。
上有六鳌峰,玄灵结胚腪。
置之太华芙蓉盆,中有灵响含清温。
灵泉贮空碧,倒影莓苔痕。
上人临流筑高轩,平地幻出祇陀园。
翻经洒以甘露言,宝花乱落青瑶琨。
我亦平生好禅者,十载梦游双树下。
正思执热濯清涟,何由借我支郎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