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水调歌头·其十七幕府有和,再用韵》
《水调歌头·其十七幕府有和,再用韵》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词  词牌: 水调歌头

枣颊上秋色,朔漠寇南来。

斧螗锋猬棼集,腥雾扫难开。

细看眼前局面,惊落人间匕箸,砥柱者谁哉。

熊虎贾馀勇,狐兔等轻埃。炮雷轰,戈日耀,阵云排。

不图风定波息,谈笑静长淮。

休诧穿杨妙手,乘早闹蓝抽脚,谁拙又谁才。

束起楼兰剑,归钓子陵台。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水调歌头·其十七》。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写战争场景和后续平静生活转变的诗句。

"枣颊上秋色,朔漠寇南来。" 这两句描述了一种肃杀而又萧瑟的秋天气氛,一方势力从北方压境而至,带有一种战争即将爆发的紧张感。

"斧螗锋猬棼集,腥雾扫难开。" 这两句则具体描绘了战场上的残酷和血腥,以及尸体堆积如山,雾气中带着血腥味道,不易散去。

"细看眼前局面,惊落人间匕箸,砥柱者谁哉。" 这两句诗人的目光细致观察战场上的惨状,战死者的尸体堆积如同山丘,让人不禁感慨。

"熊虎贾馀勇,狐兔等轻埃。炮雷轰,戈日耀,阵云排。" 这几句则描绘了战斗的激烈和勇猛的战士,以及硝烟弥漫、兵器交加的战争景象。

接着诗人转折写道:"不图风定波息,谈笑静长淮。休诧穿杨妙手,乘早闹蓝抽脚,谁拙又谁才。" 这里描述了战后的一种平和安宁,人们在长江边上闲聊、享受着清晨的凉爽,这与前文的战争场面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束起楼兰剑,归钓子陵台。" 则表达了诗人收敛心志,回归宁静生活的意愿,将军事斗争的锋芒藏于心底,回到自己内心的平静所在。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强烈对照,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平和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次复柬先生纪行之什二十首·其五白土

荜门圭窦倚斜阳,榆柳阴阴过屋长。

下马试尝新压酒,楝花风落苧衣凉。

(0)

题画扇

一月春阴不见山,何人移入素纨间。

积金峰在空青外,千仞高寒不可攀。

(0)

题溪山图·其二

杉风吹发苧衣凉,琴许家童手自将。

黄帽棹郎频指点,好山多在藕花乡。

(0)

题画·其五

筑得茅堂远世纷,北山无及更移文。

一株松下茶烟起,直过前山化白云。

(0)

避暑图

五月芙蓉水殿凉,红绡新制舞衣裳。

班姬不用题纨扇,咫尺阶前玉树霜。

(0)

题云海

兹上人,号云海,一脉曹溪镇长在。

何年杯渡东海门,拾得海底珊瑚根。

上有六鳌峰,玄灵结胚腪。

置之太华芙蓉盆,中有灵响含清温。

灵泉贮空碧,倒影莓苔痕。

上人临流筑高轩,平地幻出祇陀园。

翻经洒以甘露言,宝花乱落青瑶琨。

我亦平生好禅者,十载梦游双树下。

正思执热濯清涟,何由借我支郎马。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萧立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