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
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
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
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
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
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
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之夜的景象。诗人在黄山碧溪旁度过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听到了远处吴会吟的声音,那声音如同风暴一般,穿越万壑,震撼着空中的林木。龙惊恐不敢安卧于水中,猿啸时而响起,从岩石下传来。这场面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之声的敏感和对音乐美的享受。
然而,当诗人听闻吴吟的声音时,却停下了手中的琴弦。这里可能表达了一种艺术上的敬意或是对同行的赞赏。而后,诗人提到“朝来果是沧洲逸”,这可能是在说清晨后才知道那夜晚的吟唱者是一位隐逸之士。接着描述了这个人酤酒、用盘子盛饭,饭上还有霜栗,这些都是乡间野趣的写照。
最后两句“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则表达了诗人在听闻这位隐逸之士的吟唱后,自己也被激发起来,更加豪放地发出如江海般宏大的声音。然而,这种豪情又转瞬间化作旅途中的孤独愁绪,让人不禁沉浸于杯中寻找慰藉。这既是诗人个人的情感流露,也是对那夜晚音乐美好与孤寂交织的深刻体验。
松寺曾同一鹤栖,夜深台殿月高低。
何人为倚东楼柱,正是千山雪涨溪。
江湖醉渡十年春,牛渚山边六问津。
历阳前事知何实,高位纷纷见陷人。
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
向公泣血洒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
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
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
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向卿将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
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