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年两七。比陶家八八,李家七七。
风情仙韵知难并,自思量可及,十分之七。
却似天孙、几望断、新秋初七。
正閒看北斗,遥挂阑干,云边横七。空有琴弦五七。
更词名八六,歌名一七。
奈唱回、残月晓风,难说与韦曲,才人柳七。
简点春风,已花信、今番六七。
怕年华、都似顷刻,开花殷七。
奴年两七。比陶家八八,李家七七。
风情仙韵知难并,自思量可及,十分之七。
却似天孙、几望断、新秋初七。
正閒看北斗,遥挂阑干,云边横七。空有琴弦五七。
更词名八六,歌名一七。
奈唱回、残月晓风,难说与韦曲,才人柳七。
简点春风,已花信、今番六七。
怕年华、都似顷刻,开花殷七。
这首《望梅·七》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此诗以“七”为线索,巧妙地编织出一幅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的画面。
开篇“奴年两七。比陶家八八,李家七七”,以数字入诗,将主人公的年龄与陶渊明、李白的年龄进行对比,隐含着对古代文人的追慕之情。接着,“风情仙韵知难并,自思量可及,十分之七。”表达了主人公对自己情操和风韵的自信与谦逊,认为自己虽不及仙人般的高洁,但也能达到七分之二的境界。
“却似天孙、几望断、新秋初七。”这里借用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主人公在新秋时节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仿佛天上的织女一般,只能在每年的七夕相会一次,其余时间只能望断银河,思念不已。
“正闲看北斗,遥挂阑干,云边横七。”描绘了主人公在闲暇时仰望星空,北斗七星横跨天际,与云彩交织在一起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主人公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空有琴弦五七。更词名八六,歌名一七。”这一句通过乐器和歌曲的名称,进一步深化了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五七、八六、一七,这些数字不仅代表了音乐的节奏,也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波动,既有欢乐,也有忧伤。
“奈唱回、残月晓风,难说与韦曲,才人柳七。”这里引用了韦应物和柳永的典故,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残月、晓风,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主人公心境的写照。面对这样的景象,主人公想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却难以找到合适的语言,如同韦曲、柳七的才情无法完全表达一样。
“简点春风,已花信、今番六七。”春风简点,花信传来,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复苏。今番六七,既是对春日的描述,也是对主人公情感状态的一种比喻。
“怕年华、都似顷刻,开花殷七。”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担心美好的时光如同花开七日般短暂,转瞬即逝。殷七,既指花开七日,也暗含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数字的巧妙运用,构建了一个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世界,展现了主人公对爱情、自然、时间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细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