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一丝在,清风万古长。
不为周吕望,愿似汉严光。
天下皆秋雨,山中自夕阳。
后来有孺子,终久辨沧浪。
高兴一丝在,清风万古长。
不为周吕望,愿似汉严光。
天下皆秋雨,山中自夕阳。
后来有孺子,终久辨沧浪。
这首诗《独钓》是宋代诗人郑思肖的佳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孤舟独钓的画面,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坚守自我品格的形象。
首句“高兴一丝在,清风万古长”以“一丝高兴”与“万古清风”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内心仍保持着一份宁静与乐观,如同清风一般永恒不变。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诗人精神世界的写照。
“不为周吕望,愿似汉严光”一句,借用了古代历史人物周公、吕望和汉代隐士严光的典故,表明诗人并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向往像严光那样淡泊名利、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逃避。
“天下皆秋雨,山中自夕阳”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凄凉与孤独,与外界的纷扰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同时,夕阳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寓意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最后一句“后来有孺子,终久辨沧浪”则寄寓了对未来希望的期待。这里的“孺子”可以理解为未来的希望或新生力量,“沧浪”则引申为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诗人似乎在说,尽管当前环境艰难,但总有希望和新生的力量能够辨别出真正的价值和方向,给予人们光明的未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态度和哲学思考,既是对个人心境的深刻表达,也是对时代背景的深刻反思。
木直几自寇,石坚亦他攻。
何言为用薄,而与火膏同。
物类有固然,谁能取径通。
纤纤良田草,靡靡唯从风。
日夜沐甘泽,春秋等芳丛。
生性苟不夭,香臭谁为中。
道家贵至柔,儒生何固穷。
终始行一意,无乃过愚公。
辽东九月芦叶断,辽东小儿采芦管。
可怜新管清且悲,一曲风飘海头满。
海树萧索天雨霜,管声寥亮月苍苍。
白狼河北堪愁恨,玄兔城南皆断肠。
辽东将军长安宅,美人芦管会佳客。
弄调啾飕胜洞箫,发声窈窕欺横笛。
夜半高堂客未回,祗将芦管送君杯。
巧能陌上惊杨柳,复向园中误落梅。
诸客爱之听未足,高捲珠帘列红烛。
将军醉舞不肯休,更使美人吹一曲。
暮去朝来无歇期,炎凉闇向雨中移。
夜长祗合愁人觉,秋冷先应瘦客知。
两幅彩笺挥逸翰,一声寒玉振清辞。
无忧无病身荣贵,何故沈吟亦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