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三万六千场,风雨忧愁一半妨。
眼里儿觑,心儿上想。
教我鬓边丝怎地当,把流年子细推详。
一日一个浅酌低唱,一夜一个花烛洞房,能有得多少时光?
百年三万六千场,风雨忧愁一半妨。
眼里儿觑,心儿上想。
教我鬓边丝怎地当,把流年子细推详。
一日一个浅酌低唱,一夜一个花烛洞房,能有得多少时光?
这首元代无名氏的《水仙子》描绘了一位深感人生短暂的人物,他意识到一生中经历的三万六千个日夜,风雨忧愁占据了大半。诗中通过“眼里儿觑,心儿上想”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深深忧虑,感叹白发如何在不知不觉中悄然爬上鬓边。诗人追问:“流年子细推详”,试图计算有多少美好的时光可供享受,如“一日一个浅酌低唱,一夜一个花烛洞房”。然而,这样的欢乐时光又能有多少呢?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珍惜当下时光的感慨。
溪声潺湲杂林壑,山势蜿蜒去还却。
浮云欲起未起时,半在溪头与山脚。
入空高鸟飞欲尽,背屋斜阳惨将落。
更无剩地与閒人,纵有红尘何处著。
南亩老翁双鬓斑,笔法颇似高房山。
少年豪宕老疏放,往往醉墨留人间。
平生画癖兼山癖,一见此图三叹息。
愧我不如楼上人,日日开窗看秋碧。
唐朝绿野相,宋代独乐公。
起居候夷狄,姓氏传儿童。
古人不可作,谁是间世雄。
我公后其人,德业正尔同。
来为下览凤,去若冥飞鸿。
完名归造物,一节见始终。
区区汉两疏,图画未足工。
东山在何许,亦在东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