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关人事说年年,泼眼银河分外妍。
间杀半湾无主月,幻成一片有情天。
别离最苦仙难免,飘泊经秋客可怜。
夜半那堪邻舍女,喁喁乞巧不知眠。
何关人事说年年,泼眼银河分外妍。
间杀半湾无主月,幻成一片有情天。
别离最苦仙难免,飘泊经秋客可怜。
夜半那堪邻舍女,喁喁乞巧不知眠。
这首清代诗人马朴臣的《七夕》描绘了七夕之夜的景象,展现出浓厚的节日氛围和人间情感。首句“何关人事说年年”,暗示了七夕这一传统节日与人间的年复一年息息相关,尽管人事变迁,但人们对牛郎织女故事的传颂始终不变。
“泼眼银河分外妍”描绘了银河在七夕之夜格外明亮,如同泼洒的画卷般绚丽,象征着爱情的璀璨和神秘。接下来,“间杀半湾无主月”形象地写出了月亮被银河遮掩的一半,仿佛是无依无靠的孤月,暗喻了织女的孤独。
“幻成一片有情天”则将银河的美景升华,认为它幻化出了一片充满情感的天空,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牛郎织女相会的期待。诗人接着感慨“别离最苦仙难免”,表达出对分离之苦的共鸣,即使是神仙也有无法避免的离别之痛。
“飘泊经秋客可怜”借由游子的形象,表达了在外漂泊者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使读者更能体会七夕之夜的凄凉与无奈。最后一句“夜半那堪邻舍女,喁喁乞巧不知眠”,通过描写邻家女子深夜还在低声谈论乞巧,展现了人们对七夕习俗的热衷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她们无法入眠的同情。
整首诗以七夕为背景,融合了神话传说与人间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百态的细腻观察和深沉感慨。
遥知夜相过,对语冷无火。
险辞斗尖奇,冻地抽笋笴。
唫成欲寄谁,谈极唯思我。
学术穷后先,文字少许可。
敢将蠡测海,有似脂出輠。
必饿尝见忧,此病各又果。
弊驾当还都,重门不须锁。
到时春怡怡,万柳枝娜娜。
定应人折赠,只恐絮已堕。
行橐且不贫,明珠藏百颗。
春雪损萌芽,未必摧杞菊。
我心无爱憎,随分乐自足。
桃李红间白,岂不悦我目。
杞菊嫩且甘,岂不饱我腹。
看花食蔬仍举杯,趁取衰迟鬓犹绿。
摇摇墙头花,茜茜有好色。
高枝笑粲粲,低枝明皪皪。
但与风相撩,不与风相得。
风吹莫苦急,游子叹日昃。
彭祖与颜回,相去犹瞬息。
每观形影篇,曷在神所释。
不可废我吟,毕竟焉免白。
梅天下梅雨,绥绥如乱丝。
梅生独抱愁,四顾无与期。
妻孥解我意,草草陈酒卮。
槛外百竿竹,新笋高过之。
竹色入我酒,变作青琉璃。
一饮眼目光,再饮言语迟。
三饮颓然兀,左右叹我衰。
有鸟从东来,引头闯深枝。
发声醒我醉,提壶美无疑。
典衣不直钱,唯是布与絺。
安得如古人,车傍挂鸱夷。
白日落我前,明月随我后。
流光如有情,徘徊上高柳。
高柳对寝亭,风影乱疏牖。
我马卧其傍,我仆倦支肘。
寂寂重门扃,独念家中妇。
乳下两小儿,夜夜啼向母。
问爷若个边,天性已见厚。
不嗟羁枕孤,不愧栖禽偶。
内有子相忆,外有月相守。
何似长征人,沙尘听刁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