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落我前,明月随我后。
流光如有情,徘徊上高柳。
高柳对寝亭,风影乱疏牖。
我马卧其傍,我仆倦支肘。
寂寂重门扃,独念家中妇。
乳下两小儿,夜夜啼向母。
问爷若个边,天性已见厚。
不嗟羁枕孤,不愧栖禽偶。
内有子相忆,外有月相守。
何似长征人,沙尘听刁斗。
白日落我前,明月随我后。
流光如有情,徘徊上高柳。
高柳对寝亭,风影乱疏牖。
我马卧其傍,我仆倦支肘。
寂寂重门扃,独念家中妇。
乳下两小儿,夜夜啼向母。
问爷若个边,天性已见厚。
不嗟羁枕孤,不愧栖禽偶。
内有子相忆,外有月相守。
何似长征人,沙尘听刁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出行时的夜晚景象和内心感受。"白日落我前,明月随我后",以日落月升的自然流转,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个人行程的孤独。"流光如有情,徘徊上高柳",赋予光华以情感,表达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高柳对寝亭,风影乱疏牖",通过描绘高柳、风影和窗户的细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清的氛围。"我马卧其傍,我仆倦支肘",透露出旅途的疲惫,但诗人并未沉浸于个人的困顿,而是想到了家中的妻儿。
"寂寂重门扃,独念家中妇",直接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深挂念,"乳下两小儿,夜夜啼向母",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思念,显示出诗人作为父亲的责任感。他自我安慰道,尽管身处异乡,但内心并不感到孤独,因为家中有孩子依赖,还有明月相伴。
"不嗟羁枕孤,不愧栖禽偶",表明诗人虽为远行之人,但仍能坚守内心的安宁,与家中的生活形成对比,突显出他对家庭的珍视。最后,诗人以"何似长征人,沙尘听刁斗"作结,将自己与艰苦征战的士兵相比,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庆幸和对家人的感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思念,以及对家庭温馨的向往,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