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相见话绸缪,三日江干系客舟。
高燕未阑明月上,艳歌初转彩云留。
光摇崖蜡宁知夜,字写边鸿已报秋。
底事尊前能尽醉,为伊肯展翠眉愁。
故人相见话绸缪,三日江干系客舟。
高燕未阑明月上,艳歌初转彩云留。
光摇崖蜡宁知夜,字写边鸿已报秋。
底事尊前能尽醉,为伊肯展翠眉愁。
这首元代诗人杨载的《舟次池阳偕通守周南翁燕表侄陈和卿家席上赠歌者》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舟中相聚宴饮的情景,通过对月色、歌声、烛光、鸿雁等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首句“故人相见话绸缪”点明了诗人与友人的重逢,彼此间充满了深厚的情感交流。接下来,“三日江干系客舟”则描绘了他们在江边停留了三天,舟中生活的情景。通过“高燕未阑明月上,艳歌初转彩云留”两句,诗人巧妙地将宴会的热闹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明月、艳歌、彩云相互映衬,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光摇崖蜡宁知夜,字写边鸿已报秋”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宴会的氛围,崖蜡之光与秋鸿之字,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暗含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增添了几分淡淡的哀愁。最后,“底事尊前能尽醉,为伊肯展翠眉愁”表达了诗人对宴会中酒醉情深的感慨,以及对歌者的深深情感,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舟中相聚的温馨场景,以及对自然美景和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元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方式。
忆眠时四角掩香罗,魂销玉钩声。
乍两头鸳枕,抛将一半,调护春酲。
最是罗襦乍褪,禁得嫩寒轻?
金扣悭郎解,先约山盟。
伸得琼酥半臂,恰补伊肩罅,俊语丁宁。
说前宵去也,怪底梦难成。
怎铺得鸳衾太窄,惹个侬香汗不曾晴。
空抛却发香青绺,有堕钗横。
忆食时初竟晓梅妆,对面饱端相。
是天生两口,甜恩苦怨,总要同尝。
还把檀郎二字,细嚼当槟榔。
漱水休倾却,中有脂香。
闻道别来餐减,只相思一味,当作家常。
想靓犀微露,剔着假思量。
惩桃花煮成红粥,早拚他心里葬春光。
侬只梦胡麻熟否,不梦黄粱。
抛种横塘,休愁消息都无。
南岸红衣,宵来梦境糊模。
玉人纤指,擘春潮、戏动行鱼。
东风才放,数疑姹女青蚨。哥绿盘盂。
雨来初试跳珠。鸳宿龟游,漫教翠盖周扶。
田田模样,拟崔徽、娇面何如。
小家碧玉,凌波学步纡徐。
春满金阊。记流花波暖,梦草魂香。
杯深忘约浅,烛短负宵长。朝送客,耐思量。
是月貌云裳。似身经、瑶池秘殿,琼岛西厢。
漫云萍水他乡。胜江皋佩约,堂宴钗行。
余欢容细嚼,后会费相商。今日事,断人肠。
竟山海微茫。纵天公、量珠未许,再见何妨。